内容详情
恩佐平台恩佐注册登录-平台地址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28 12:21   

  恩佐平台恩佐注册登录-恩佐平台地址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以大规模集约化方式代替分散小规模养殖方式,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的成败决定着畜牧养殖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因此在新形势下的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凸显。为基层畜牧业的养殖管理顺利进行,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保持洁净的环境;引进质量良好的品种;精良优质的饲料;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及时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等方面。只有以上各项工作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基层畜牧业的养殖质量必然提高,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效益以及生产的性能高低取决于畜禽品种的引进,采用的优良品种养殖业生产性能自然就高,否则造成效益低下。给养殖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造成阻碍。在品种引进过程中常出现几点问题。首先是一些养殖场受生产成本制约,擅自放弃购买指定品种而采购一些非正规渠道的种禽。这些不合格的种禽带有许多的疫病后期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损失。其次,从非正规渠道引进的劣质种禽,往往缺乏种禽疫病预防工作,种禽成活率较低并且容易感染和传染疾病,对养殖场的安全造成威胁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再次,由于种禽死亡频发,养殖户循环购买劣质种禽补充,不仅不能解决养殖效益问题甚至带来更大的疾病风险,对养殖场的经济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甚至造成养殖场亏损倒闭的恶劣后果。

  畜禽生长发育是否达到指标是养殖场畜禽出售创造效益的关键,只有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给畜禽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才能有效提高生长发育指标。而实际上大多养殖场采取粗放式的饲养。不重视考虑动物饲料营养搭配。主要对畜禽指标产生影响的原因有:第一,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投入,简单把农村家庭附近的农作物、青饲料当作饲料喂养畜禽而放弃专门的畜禽饲料,由于这样的饲料不易吸收消化,即使吃饱饲料但营养成分不足,也造成动物生长速度慢。第二,一些养殖场所用饲料缺乏营养而且种类单一也是影响畜禽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第三为了进一步优化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性能。对传统品种优良而饲养方法落后的问题要进一步大胆常识变革。

  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与养殖场主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养殖场卫生不达标有直接关系。

  由于部分管理工作者和畜禽医护人员不能正确使用或滥用兽药,给畜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防范意识严重缺乏,没有最基本的防重于治的观念;(2)、没有严格遵循药物合理正常的使用方法或严格按照动物病情作为出发点,只是一味追求动物的存活率而大量频繁的滥用药物饲料添加剂或者是兽药,致使药物残留严重超标;(3)、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国家规定的休药期,为了达到动物能够成活而长时间超量对患病的动物使用各类药物,对畜产品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的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只有一个比较好的养殖环境才是实现科学养畜禽的基本保证。很多地区的商品畜禽的养殖结构都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布置,导致了许多的养殖场夏季酷热而冬季寒冷。由于管理工作理念保守、落后以及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管理手段,终将导致畜禽的商品率低下,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在也逐渐低下。

  畜禽安全问题是养殖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大部分的养殖场在资金以及技术方面受到限制,免疫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免疫方面的人才而导致很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手段,致使养殖场的丧失部分经济利益。

  第一、严格控制畜禽的品种质量关作为合格的养殖场主为了能够保证畜禽的品种的质量能够过关,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且认真开展对动物的性能测定工作,要以科学的操作手段并高度重视选种工作;(2)要从非疫区引进所需的品种,并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严密检查是否有发生过疫病的情况;(3)聘请经验丰富或者有专业知识的相关动物专家或者养殖场来进行仔细的把关,对引进相关动物品种的幼苗进行一系列的消毒活动。第二、及时更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养殖场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转变管理观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第三、进一步完善防疫制度现阶段养殖场养殖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防疫工作,养殖场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动物免疫程序以及消毒工作,进一步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基层畜牧养殖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基层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提高对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稳步发展。

  [1]谢斌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5,(21):199,201.

  [2]尹建波,邓子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南方农业,2015,(27):178,182.

  主要内容是兑现奶牛生产奖励政策,这次全区奶牛生产专题会议。交流经验,分析把握当前奶牛生产新形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不失时机的把全区奶牛生产再推向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下面,结合我区奶牛生产的现状,再讲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生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和激励办法,促进了全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今年上半年,我区畜牧业生产经受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严峻考验,畜产品产量和效益同步提高。随着畜牧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区奶牛生产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去年月份,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奶牛生产的意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奶牛生产,各乡镇高度重视,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大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各乡镇都成立了奶牛生产领导机构,及时召开动员大会,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鼓励农民群众发展奶牛养殖,迅速掀起了奶牛养殖高潮。有的乡镇对新购进的奶牛在区财政补助元的基础上再补助元,或在资金方面采取小额贷款政府贴息的形式,扶持农户发展奶牛生产。有的乡镇加强了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对进入规划小区养殖奶牛的给予更优惠的政策。由于各乡镇高度重视,政策到位,措施得力,使得全区奶牛生产发展势头良好。我区奶牛饲养以小区养殖为主,以徐继峰养牛场为主的镇养殖小区、以金湖奶牛场为主的镇养殖小区、以康元奶业公司为主的镇养殖小区处养殖小区存栏奶牛达到多头,占全区总存栏量的%,养殖小区的发展壮大,对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总的看,我区奶牛生产发展形势较好,但是养殖总量扩张和规模化饲养水平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困难、新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区奶牛业生产。

  一是养殖规模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低。我区奶牛养殖的主流模式是以农户散养为主简单组合起来的小区生产,大型乳品加工企业主要通过合同方式收购,形成了典型的“公司+农户”模式,由于加工企业与农户只是合同关系,因此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或其它风险,就可能出现违约问题,如拖欠农户资金、压级压价等。这种农户小规模饲养既缺乏规模经济,缺乏抗风险能力,又因为与牛奶加工企业的松散联合而缺乏直观的市场导向和风险约束,严重制约了我区奶牛饲养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今年年初,饲料价格上涨,每吨豆类饲料增长了多元,而在我区的几家牛奶收购企业,鲜奶收购价仍保持在每公斤.元左右,直接降低了奶农的养殖收入。二是单产低,原奶质量不稳定。近年来,由于养奶牛的效益好于其它畜禽养殖,大量的农户和原先从事其它养殖的专业户转向奶牛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养奶牛热,造成了买牛难的局面。奶牛生产中盲目引种、近亲繁殖、设施缺乏配套等问题,造成了原奶质量不稳,奶牛单产水平低。目前,我区奶牛年平均单产约为公斤,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公斤的平均水平,这种低下的单产水平制约了原奶总量的增长,也是难以有效降低产奶成本的重要因素。三是奶牛饲养技术支撑体系薄弱。饲养奶牛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大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性的行业。这需要从优质牧草种植、加工、青贮制作、饲料贮备配置、配种、产犊、饲养管理、牛奶加工和销售等方面获得技术和资金支持,这就需要为奶农提前、产中和产后的一系列技术服务。但目前我区广大的奶农还处在缺乏资金和技术、养殖分散、规模较小的生产状态,技术服务部门服务半径大,难以顾及全面,造成奶牛发病率高,淘汰率高,原奶质量不易控制,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四是乡镇之间奶牛生产发展不平衡。少数乡镇对奶牛生产虽然出台了优惠政策,制定了发展规划,但落实力度不够,进展较慢,缺乏有力措施,养殖场等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闲置浪费等等。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结合我区实际,针对当前奶牛业面临的新形势,下一步,要按照去年全区奶牛生产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运用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奶牛业聚集,以促进全区奶牛数量的扩张、质量的提高和产量的增长,以确保完成发展规划确定的奶牛生产任务。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张总量。各乡镇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实效,统筹规划,切实加强政策扶持、信息引导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把农民发展奶牛养殖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促进全区奶牛生产的迅速发展。每个乡镇都要拿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发展奶牛生产,重点加强养殖小区建设和规范管理,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问题;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集体和个人实行户养、联户养、股份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增加投入发展奶牛生产。金融部门对发展奶牛生产的资金贷款要优先安排,优先解决,全力扶持。要开展诚信教育,强化农户的风险意识和还贷意识,规避金融风险。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奶牛生产项目作为农户致富工程的重头戏,在贷款贴息、补助、技术推广和奖励方面优先支持。在扩张奶牛养殖总量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奶牛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等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牛奶生产与加工企业利益分离的矛盾,促进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使奶牛饲养向更高、更广、更深的层次发展。

  (二)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发展规模饲养。当前,奶牛业生产发展重点是推行奶牛的适度规模饲养,这是解决奶牛生产规模小、效益差、生产水平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从目前农村的实际状况来看,大多数农户的资本积累有限,生产力水平素质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而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就成了当前的现实选择。这对于加速奶牛养殖规模化进程,科学地组织奶牛饲养业生产,提高奶牛饲养业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要抓住奶牛业发展趋势和现阶段乳业集团争夺奶源大战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挂靠有实力的乳品加工企业,以挤奶站建设为基础,加快奶牛生产基地建设,以基地为中心,采用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小区,把分散的养殖集中起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挤奶、统一售奶、统一服务,对小区的奶牛改良、疫病防治、饲料配制和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提供系列服务,使小区成为技术集成的载体。要借助小区建设使奶牛饲养业由小规模向适度规模转变,由分散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由手工挤奶向机械化挤奶转变,由兼业经营向专业化养殖转变,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提高牛奶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动效应,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奶牛饲养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推动我区奶业的超常规发展,待饲养规模和奶牛数量达到较高水平时,通过招商引资或以企业合作、入股等形式,建立我区的乳品加工龙头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原奶生产销售问题。

  (三)搞好科技推广,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强化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有计划的对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和季节性的职业培训工作,普遍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饲养员的素质,使国家和地方颁发的饲养标准及各项适用技术真正应用到田头、槽头。二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奶牛业发展要数量和质量并重,以提高质量为主,重点是通过优质高产奶牛的引进、扩繁、改良工作,全面提高奶牛质量和生产水平。一方面,要加强配种站建设,引进高产奶牛冻精,利用冷配、胚胎移植等技术改良现有奶牛,提高奶牛单产。另一方面,要积极从区外、省外、国外引进良种高产奶牛,扩大高产奶牛存栏基数,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实现规模效益,加速奶牛数量和牛奶产量的提高,从而解决制约奶牛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实行种草养畜,积极宣传引导奶农实行三元种植,扩大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降低奶牛饲养成本,提高综合养殖效益。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奶牛业发展要坚持按标准生产管理,以标准化为基准,培养标准化生产样板,达到绿色、无公害生产,使奶牛生产向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逐步把我区建设成绿色奶源生产区,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深入宣传发动,引导消费和发展。牛奶是营养最全面、消化吸收率最高的有机食品,牛奶含有几乎全部已知的维生素以及多种免疫活性因子,是营养最全面的食品,被公认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饮用鲜奶及奶制品是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国民水平的最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加大奶牛业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使饮用牛奶成为新时尚,树立“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新理念,全面推动“学生饮用奶工程”,努力培养健康完善的饮食习惯,积极为奶牛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奶牛生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奶牛饲养典型户、养殖小区的宣传报道,在全区广泛叫响“赶着奶牛奔小康”的口号,努力营造促进奶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大力发展奶牛业,是加快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发展奶牛业的重要性,正确分析发展奶牛业面临的新形势,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各乡镇、各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把奶牛生产列入到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抓紧落实发展计划、规划,落实措施,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具体协调解决好奶牛业生产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二是落实好激励政策。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优惠政策倾斜力度,结合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加大对奶牛业的投入,继续在资金、技术、场地、水电等方面对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等给予扶持,畜牧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基层,搞好科技与信息服务,为政府当好参谋,为养殖户当好技术顾问,切实担当起为发展奶牛业保驾护航的重任,促进奶牛养殖上档次,上水平。

  畜牧养殖小区是一种用于畜牧养殖的小型区域,它由农民、农村集体或者畜牧业集体合作组织建立的,其特点是统一化与规模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进行畜牧养殖的生产组织形式,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呈现出快速发展并逐步壮大的趋势。然而,随着畜牧养殖小区发展范围的扩大,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逐渐显露出了缺陷与不足。为了更好的推动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发展,相关部门就必须对畜牧养殖小区建设进行研究,解决畜牧养殖小区在扩建中出现的问题。

  畜牧养殖小区是根据饲养、防疫等一系列标准建立的,其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都有统一的标准,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都受到很好地控制,为国家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从总体上说,畜牧养殖小区是畜牧业为了顺应当今市场经济条件要求的产物,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得越来越好,而且一些地方还极具地方特色,发展潜力很大。

  由于畜牧养殖小区是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的时间不长,因此在建设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缺乏规范性,其主要体现有以下两点:(1)、在选址方面,畜牧养殖小区大多建在居住地或者工厂的附近,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或疾病的传播,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不利影响;(2)、在建筑模式方面,养殖场的建设比较简陋,而且大小、样式不一,有的养殖户甚至为了充分利用场地而将养殖场建的过于严密,以致空气流通不畅,这与健康、科学的养殖方法是相违背的。

  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混乱,大部分是养殖户自发建设的,由于缺少统一的组织管理,一些畜牧养殖小区不但没有专门用于清理动物粪便等废物的通道,而且养殖所需的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备,不利于牲畜的生长健康。此外,由于缺乏规范的调解及事故处理制度,同一个畜牧养殖小区内的养殖户之间很可能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不但使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没有达到本应具备的规模化的目的,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个小区利益的提高。

  防疫是畜牧养殖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受传统养殖方法的影响,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淡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养殖户没有认识到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的重要性,使畜牧养殖小区建设过程中防疫工作落实的不够彻底,为日后畜牧的养殖过程留下了安全隐患;第二,养殖户对防疫方式不重视,不科学的防疫方式仍然存在,有的养殖户甚至不对牲畜进行免疫接种,致使牲畜的免疫力低,容易产生疫情,再加上养殖场的消毒制度不完善,一旦圈舍发生疫情,就很难得到控制,因而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要充分发挥畜牧养殖小区对畜牧养殖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进行规范,使小区的建设不管是规模方面还是基础设施方面都满足当地政府对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上文提到的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不统一的问题,做到小区的规范化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对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做到科学选址与布局,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2)、建立统一的建筑标准,做到建筑风格及规模的统一,促进畜牧养殖小区的规模化发展。此外,由于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畜牧养殖小区的规范,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应重视其在环境方面的规范,要做好粪便和废水的处理工作,使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同时,还可以对畜牧养殖小区及周边进行绿化,因为这样不但美化了小区的环境,而且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防止因小区空气质量过差而危害居民的健康。

  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组织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关的组织管理制度,根据这些制度对小区进行管理,规范养殖场的建设,实现畜牧养殖小区的科学发展。其次,制定相关的调解制度,根据制度及时解决各养殖户之间的矛盾,使各养殖户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促进整个小区利益的最大化。最后,要让养殖户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重视养殖场基础设施的建设。

  畜牧养殖小区防疫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乡镇的防疫部门要做好畜牧养殖小区的防疫工作,不但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而且要进行疫病防疫知识的宣传,通过讲解疫病的危害,让养殖户从内心深处重视防疫工作,掌握预防疫病的方法;第二,对畜牧养殖小区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检查小区的消毒情况和疫病防疫情况,确保畜牧养殖小区的卫生状况良好;第三,对牲畜的疫苗接种工作进行严格把关,督促每个养殖户为牲畜接种疫苗,从而提高整个小区牲畜的免疫力,做到对疫病的有力防范。

  总之,畜牧养殖小区为我国畜牧养殖的规范化与统一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它是养殖场集中建立的具体体现。因此,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建设进行统一化、规范化的组织管理,实现畜牧养殖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1]孟宝春.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技.2007(07)

  [2]刘永田;博永刚;徐杰.目前养殖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畜牧.2010(06)

  我区的养殖业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技术化服务之路,形成了开平镇的半壁店、欢套的万头猪场;洼里镇以回民村夏庄为主的奶牛养殖小区;郑庄子蛋鸡养殖小区;栗园镇的特种养殖区。同时还推行了品种良种化、服务及时化、执法程序化,开展了1个基地和3个体系建设,即商品、畜、禽的生产基地,执法监测体系、科技推广体系、防疫体系的建设。

  全区存栏猪、奶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38875头、12190头、9815只、51.46万只,养殖专业户2621户,每日产生畜禽粪尿等污染物约400吨。

  养殖粗放。我区存栏的部分畜禽为分散饲养,每天的粪尿等污染物随意排放,即不环保也不卫生。

  污物处理简单。大部分污物尤其是散养户的粪便等污物都是简单存放,未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防疫条件落后。有很大一部分的养殖场户尤其是散养户动物防疫条件及卫生条件落后,防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硬件设施及规章制度等软件环境不完善,人畜混居,卫生、环保措施不健全。

  积极发展无公害生产。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截至目前,先后有曹庄奶牛养殖小区、恒信赛鸽公棚、立冬食品有限公司、半壁店生猪养殖场及孟凡城猪场5家养殖企业及其加工企业先后通过了省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并全都通过了环评检测,起到了积极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改善养殖环境。鼓励和支持养殖场(户)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规范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强化其软件硬件建设。

  推广沼气池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广养殖场建设沼气池,畜禽粪便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浇灌农作物,即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解决了燃料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业肥料污染问题。

  强化检测与养殖场环境治理。近年来,加强了养殖场兽药饲料等添加剂的监管,规范了生猪等畜禽屠宰前停止饲喂兽药制度,深入开展产地临栏检疫工作,同时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力度。

  积极推广环保清洁生态的养殖项目,做好典型示范。在做好监管的同时,积极推广环保清洁生态的养殖项目,积极推广丰南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丰南区综合种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以项目带动养殖业向环保卫生生态方面发展。

  波密县现有人口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300人,农业人口21528人。因此,农牧业是波密县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0185万元,其中农牧业收入占全县总收入的38.7%。全县牲畜存栏数113669头(只、匹),牲畜出栏率32%,奶产量6315吨、肉产量1792吨。农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畜牧养殖成为我县农牧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

  就我县养猪情况来看,农户养殖的生猪的热情比较高。因为当前猪肉市场的价格比较稳定,在现在的市场价格下,养殖生猪对农户来说会有比较不错的的经济效益。农民每养1头肥猪可获净利润一般在200元以上,这样的经济收益与养殖其他牲畜相比,收益率较高,而且养殖生猪的周期不长。养殖生猪的经济收益逐渐成为我县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县的基本情况,畜牧业向来都是我县基础农业以外的重要副业,可以说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前养猪利润相比来说较为丰厚,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县农业人口增加收入。因此。我县应加大对农户养殖生猪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措施以更好的推进我县农户增收。

  仅管我县农户养殖生猪的热情较高,畜牧业市场需求旺盛,但是我县生猪养殖的方式比较落后,科学养殖生猪的程度低,整体生产水平也比较低。我县多数养猪农户的饲养方式都比较传统,不管是在养殖规模还是饲养餐数、疾病防疫、圈舍卫生、饲养食物等各个方面都缺少科学的管理和相应的指导,没有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也没有现代化农业的意识。究其原因,首先我们从地域上看,我县地处东南部,是进入林芝地区的东大门,城市化程度不能与发达地区相比,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也相对滞后。其次,从我县农业生产的进程看,我县的养猪业是比较传统的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农户大多都习惯了自给自足的农牧业经济,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对现代农业畜牧业养殖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方法的了解都比较滞后,对现代农牧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了解。第三,从社会发展上看,我县的农业工业化水平不高。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以逐渐迈向工业化放向,他们的养猪业正在向养猪生产流程工厂化、自动化,猪肉产品可以实现标准化,在生猪或猪肉市场流通的信息、相配套的服务比较完善等等。整个流程可以构成一个体系,更有先进的地方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日常管理。这是我县养猪业存在的重要问题。

  我县生猪饲养的方式上,养殖户多以散户为主,虽然散户经验具有养殖方便、数量小、风险小等优点,但同时这种养殖方式本身也具有很大的缺陷。

  养殖规模小时散户养猪方式的最大特征,散户养猪的数目一般是3-5头,最多10余头的样子,数量不等,基本上都没有算得上是规模养殖的养猪户。首先。散户养殖在饲养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其实养猪是个需要专业知识的行业,而散户却大多不怎么重视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为了方便省事基本上都用传统的3锯饭后各喂1次的饲养方式,如果要做到科学饲养的要求,比如把消毒、卫生、防疫等环节一一做到,需要很大的成本。其次,散户养殖在销售上也存在问题,因为散养户的规模小,如果再加上生猪出栏时间上的不一致,就会在销售中处于不利地位,数量较少的散户出栏生猪,只能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我们当地的屠宰户或小商小贩,这样的价格会比外销的价格便宜0.2-0.3元/KG,就会降低了经济收入。而且,一般来说,很多散养户不重视市场生猪供销行情,不懂得分析市场,经常会出现只是在缺栏时补栏,而仔猪价格低廉时却不敢在养猪上投入,不会从宏观的视野去估量市场行情。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由于大规模养殖需要购买大量仔猪,而且是能出经济效益的品种仔猪,这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由于资金或者大规模经营带来的风险,我县的农户基本上都不敢在这么大的投入上冒风险,所以养殖户大多选择自己繁殖供自养或者在本地市场上购买当地仔猪进行饲养。当然本地土猪的生长速度、出栏率及瘦肉率远不及优良品种猪。而且,规模养殖需要大量的饲养原料,散户养殖生猪,则可以就在家庭院落里养殖,如果不用科学饲养的方法,就用家中所剩余粮,如麸皮或者绿汁饲料、糟渣、泔水等饲喂就能应付,这样能大大节省饲料费用。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小规模散户经验,不能有效率地养殖出营养搭配良好的肥猪,整体上收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县大多数生猪养殖户为了饲养方便或资金技术等不足,大多都是于自家屋舍附件修建简易猪舍,有的圈舍还是原有旧房改造而来。这样的圈舍结构不合理,冬天不易保暖透光,夏天不易通风降温,多数养殖户圈舍内比较潮湿,污水污物的排泄不便,这样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另外,圈舍基本上都没有消毒设备,也不会对圈舍进行定期消毒。还有一些生猪养殖户不太重视对猪的身体状况的观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病猪对症下药,对买入的仔猪接种疫苗的情况不了解。这主要是由于我县的养猪户养猪疾病防患的意识比较薄弱,对畜禽疫病控制能力较差,尤其是在猪疫病的观察、诊断、预防、消除等方面,不仅设备简陋而且技术落后,如果猪发生传染性疾病,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我县的生猪养殖大多是散户,养猪没有上规模,养猪业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因此,养猪户对生猪市场的认识和了解都不多。由于散户饲养的规模小,饲养的技术含量低,在市场上没有强大的竞争力,从整体来说经济效益不高。另外,这种散户养殖不可能到达市场化程度比较成熟的要求即产、供、销一体化,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市场的风险。农村散户养殖的竞争比较无序,对市场供需矛盾分析滞后,因此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供需的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户自身意识的局限,另外也缺乏相应的指导。

  为了有效解决我县生猪养殖存在的问题,必须多方努力,发挥好各个层面的能量,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之前我们了解到我县生猪养殖方式比较传统,许多农户对科学养殖生猪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我们要促进我县养猪业的发展,首先就要改变这一状况。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强养殖户畜牧方面的科学知识。第一,重点培养本土畜牧人才。让我县具有畜牧基础知识的人,去深造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培养成我县畜牧业方面的骨干人才,指导我县广大农户进行生产养殖,并对农户们进行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普知识进行培训,改变思想,树立科学的养殖意识。逐渐改变其传统的养殖方式。第二,奖励先进,鼓励自学。对首先将科学养殖技术运用到实践上的养殖户进行表彰,给广大养殖户树立榜样,鼓励大家自己学习先进知识技术。一类可以激励大家,二来可以带动大家学习和实践科学的养殖技术。第三,引进人才。重视专业人才,大力引进一些畜牧业人才,使他们成为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指导者,推动我县养猪业的发展。

  仅管我县生猪养殖发展比较迅速,但如先前提到的,在养殖方式上大多以散户养殖为主,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生猪养殖户存在。要大力发展我县的养猪业,使得我县的养猪业形成规模,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政府就要努力转变散养户们的养殖观念,大力引导和扶持有潜力的散养户扩大养殖规模,形成规模养殖,走上集约化的养猪道路。这不仅是因为规模养殖方式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养殖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的趋势,也是真正发展我县农村畜牧业经济的必经之路。政府首先在思想上让养殖户们进行转变,另外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重点针对初具规模的潜在规模养殖户,在他们的发展和扩大养殖规模时,首先可以从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在的问题,如大规模养殖的圈舍修建投入问题,品种仔猪购买资金问题等,在银行放贷、政府补贴上给予优惠。其次,在建设用地问题上,政策审批程序简化。第三,在帮助农户分析市场上,主动给他们提供县内外的食品加工信息和市场行情信息,并帮助其与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市场购养合作关系等问题。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养猪户扩大养殖规模的后顾之忧,推动我县养猪业规模养殖方式的发展。

  在防疫方面,首先要让养殖户意识到卫生防疫的重要性。要让养猪户们明白,做好防疫是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前提。其次在实践上,需要进行定期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引发疾病;在建造猪圈时要考虑到圈舍的采光、保暖、通风、污水污物排除等方面,保持圈舍的干燥、干净、卫生,在小环境上避免猪发生疫情;重视对仔猪的免疫,从源头上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另外,政府要重视对基础畜牧兽医积极作用的调动,发挥他们对养猪疾病防疫方面的作用。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猪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避免猪发生疫情产生的济损失。

  市场是养殖生猪的最重要动力,调控着生猪养殖的各方面情况。政府在引导科学养猪的同时,更要重视引导养殖户将眼光投向市场,帮助搜集、反馈县内外、相邻区域的生猪需求信息,教会养殖户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让他们学会用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养猪,学会将生产与销售相结合,能掌握一定的市场信息。或者与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逐渐使得产、供、销走向一体,增强生猪销售的科学性,减少养猪的盲目性,在生猪达到屠宰体重应适时出栏上市,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将猪粪进行综合利用,于一些化肥工厂联系,这样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能增加经济收入。使我县养猪面向市场,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我县养猪业的发展。

  养猪是我县的传统农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县养猪业兴盛,对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我县养猪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养殖方式传统、科学养殖的知识缺少、养殖规模小等。但是,我县在认识到这些问题后,积极采取措施,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重视疫情预防、并积极走向市场,在我县政府与广大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养猪业一定会往更科学、更合理、更有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

  [1]崔洁,宁志军,韩明改等,农村小规模养猪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牧业观察,2008(12),158

  [2]康坤,农村养猪存在的问题及对肉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9(10),69-70

  [3]何正富,农村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村养殖技术,2002(1]),9

  全面落实河长制,对河流进行截流、清淤,将支流、沟渠责任落实到每一位脱产干部,做到责任体系网格化、全覆盖。对各支流、分支进行拦坝堵截;河道内所有排污口进行清查并全部封堵,以减轻河流治污压力。对因养殖废水、粪便淤积污染的支流、沟渠进行了堵截回抽并清淤。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为改善龙王河水质量环境发挥了明显效果,同时也为解决由于累积效应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

  针对流域内畜禽养殖较发达,畜禽养殖场(户)相对较多的情况,把该流域作为畜禽养殖整治的重点区域之一。对各支流、分支、沟渠沿岸禁养区、限养区畜禽养殖进行拉网式地摸底排查。严格按照《莒南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面组织对禁养区养殖场(户)拆除或搬迁,限养区养殖场(户)进行整改等工作,有效确保了畜禽养殖污水不直排入河。

  对主要重点汇水区涉水排放企业和单位进行经常性、不间断、拉网式排查,对涉废水排放企业、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和生产、储存、销售、运输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企业和其他容易引起污染事故的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全面清理取缔规模小、工艺简陋、治理设施不配套、环境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并不定时的组织回头看活动,防止反弹、反复问题发生。

  为有效解决城区污水量日益增大、水质标准逐步提高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在加大对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同时,启动了龙王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并正常运行,为提高龙王河水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县为实现 三面湿地一面城的生态宜居环境,把流域治污彻底打造成民生工程、示范标杆工程和迎淮核查亮点工程,10月初正式启动了龙王河湿地提升改造工程。把龙王河城区尾水湿地工程与县城东部蟠龙湖水系、垃圾填埋场、龙王河污水处理厂合理化衔接,总投资近6亿元,打造一个新的体系治污综合工程,不断完善污水末端处理和深度处理的效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严格按照《莒南县迎接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工作效能监察实施方案》规定,加大督查监察力度,增加督查的频次,对流域内的几个镇街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及时督查通报,如发现问题,下达督办单,启动行政问责,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经济、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予以组织处理。根据《莒南县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办法(试行)》规定,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流域内各镇街设置的监测点进行动态适时监测,严格落实补偿金制度。

  禽流感,指的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导致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禽类传染病。禽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毁灭性,一旦爆发将会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公共卫生安全[1]。所以,针对禽流感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重视且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积极防止禽流感的发生和蔓延,已经成为热点研究之一。

  2.1防疫禽流感宣传力度不够 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宣传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部分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相关主管部门未能做好防疫禽流感的宣传工作,没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宣传媒介,甚至没有印发宣传资料,以致于养殖户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不利于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2]。

  2.2养殖方式和观念落后 农村养禽业存在诸多问题,如养殖规模不大、管理不精细以及防疫条件不理想等。养殖者不重视甚至不支持免疫工作的开展,从而导致免疫密度无法获得显著提升。另外,受经济因素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养殖者未能充分认识到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随意丢弃甚至食用病死家禽的问题比较突出,给农村禽流感整体防控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3基层防疫队伍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村级防疫员,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上级主管部门未能有效落实相关培训工作,导致一些最前沿的禽流感防疫技术没有得到理想的推广以及应用。一些农村基层兽医机构有待完善,主要问题有工资偏低、工作责任不具体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这给农村地区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4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薄弱 动物防疫工作不仅是政府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行为,还是公共卫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其组织管理工作应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目前,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下述问题:①动物疫病防疫未能真正纳入政府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使得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认为该项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工作,因而在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不重视甚至不参与的问题;②动物防疫法律体系有待健全,受此影响,一些防疫政策和技术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和推广;③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工作有待落实,未能实现对阻挠免疫行为的有效打击。

  3.1扩大宣传,强化农民的疫病防控意识 在禽流感防疫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和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要责任到人,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宣传媒介以加深养殖户对禽流感防疫工作的认识。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宣传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去,如贴防疫标语,将防疫宣传资料准确发放到每一位养殖户的手中,并予以必要讲解,从而使养殖户充分认识到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来[3]。

  3.2推广技术,注重疫情预防知识的普及 建议重视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防知识以及技术的普及工作。各个基层站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禽业科技知识宣传专栏,结合当地条件和需要推广适宜的养殖技术,实时动态公布当前最新的禽类疫病预防知识,强化养殖户预防为主的养殖理念,使他们懂科技且能够做到合理运用,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可持续开展[4]。

  3.3强化培训,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专业水平 重视并做好基层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班以及讲座等形式深化防疫人员的基础知识以及法律知识,强化其基本操作技能。对业务不精的防疫人员应加强教育,同时严格落实优胜劣汰以及按劳取酬制度,充分激发防疫人员的工作热情。建议适当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薪资及福利待遇,通过奖惩机制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针对年龄偏大的基层防疫员,建立健全退休制度,根据工作年限发放相应数额的退休工资奖励[5]。如此一来,能够显著提升年轻一代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信心,又达成了新老防疫人员自然更替的目的,同时还推动了基层防疫队伍的不断完善,为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4加大投入,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农村动物防疫网络,如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室,要求其充分做好如下工作:①每年春秋两次普免以及新补栏禽类的补免工作;②防疫档案建立和完善;③动物标识的佩戴;④圈舍消毒;⑤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⑥疫情观察等[6]。

  3.5应重视和推动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在建立与健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突出其可操作性以及强制性,尤其要细化和明确相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使其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应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将防疫目标通过层层落实的办法具体到个人,避免重布置、轻检查的问题,逐渐建立一个科学的动物免疫监督机制,从而保障基础免疫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用多层次目标责任制;②采用兽医责任制;③制定科学严谨的检查标准等[7]。

  在当前形势下,深入研究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将会对农村整体发展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所以,面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明确工作思路,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推动农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梁凤桥.农村禽流感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0,10(12):81-82.

  [2]陶雪江.浅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技术[J].畜禽业,2010,10(15):4-5.

  [3]金云武.农村禽流感免疫效果调查分析及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10,6(17):18-19.

  [4]金云武.浅谈农村禽流感免疫效果分析及对策[J].福建农业,2010,11(22):29.

  [5]汪炜.流行病应急响应的国际合作--联合国领导下的禽流感防疫机制透析[J].战略决策研究,2014,4(32):87-95.

  以蛟河市农村养殖业统计为例,市畜禽存栏量中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约占总量的70%左右,非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畜禽存栏量约占总量的30%左右。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产生畜禽粪便中,其中70%的畜禽粪便用作农家肥,剩余部分在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附近露天堆放;非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距离居民区较近,大量畜禽粪便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随意堆放,有的甚至故意堆放在河流附近,随雨水排入河流;畜禽散放混养、人畜混居情况还没有解决好。这样使得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特别是饲料中的氨基酸不平衡、可利用养分低的情况下,含量更高。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含量过高会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并且容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后,蚊蝇及其它昆虫大量孳生;粪便中因含有硫化氢、粪臭素(甲基吲哚)、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和氨气等,臭气难闻,如果粪便排出后不能及时处理会使臭味增加扩散恶化环境,危害人畜的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患病或隐性带病的畜禽会排出多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如果不能作适当处理,不仅会造成大量蚊虫孳生,而且还会成为传染源,造成疫病传播,直接危害畜禽生产和人体健康。

  3.1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的畜牧业是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产生的粪尿可通过周围农田进行自然消化,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平衡体系。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禽饲养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户)迅速发展,养殖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畜禽粪尿等无害化处理出现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已经或随时会对人们生活和畜禽生产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2畜禽粪便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使得农牧脱节,最终导致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分离,养殖者不种地,种地者不利用农家肥料,畜禽粪便及废弃物没有土地来消纳,粪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综合利用,从而导致大量畜禽粪便、废弃物被随意堆放、丢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3.3畜禽养殖场(户)标准化进程缓慢现在中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虽然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但仍处于标准化初级阶段,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还需完善,至今,畜禽所产生的粪便污水仍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甚至直接威胁着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安全。

  4.1.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养殖业环境污染整治目标,以控制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排放量为主线,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畜牧业为方向,通过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大力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等排泄物治理技术,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的又快又好和可持续发展。另外着力搞好宣传工作,形成人人行动起来,齐抓共管的局面。

  4.1.2主要目标建立“禁养区”和“限养区”,并全面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停转迁,“限养区”内散养畜禽存栏削减20%,完成存栏猪100头以上、存栏牛2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新建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同时,为降低饲养密集地区畜禽散养户对环境的影响,市里应当成立一个畜禽粪便治理服务中心。

  第一,强化领导,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市里应成立农村畜禽粪便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和督导乡镇街做好农村畜禽粪便治理工作。乡级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对辖区的环境质量负总责。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市政府应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乡镇街政府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第二,增强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养殖合理治污理念。养殖业的发展与疫病防治是息息相关的,养殖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广大养殖户应该抓紧时机转变理念科学发展养殖业,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有力推进养殖业的科学发展。畜禽粪便是污染源,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污染治理应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导方向,使之进入资源循环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而非传统的“达标排放”思路。结合实际,积极推行经济实用的堆肥技术工艺和高技术低成本的堆肥技术,对提高粪污治理效果至关重要。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肥料化技术,限制化肥使用量,从环境保护和循环利用的角度立法,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措施。

  第三,合理规划,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污染管理水平。全市各乡镇街要科学制定生态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整治禽畜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确定禽畜养殖规模,科学指导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要将农村的环境建设规划与禽畜养殖业发展结合起来,科学划定宜养区、禁养区、限养区等,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养殖场粪污达标排放,实现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

  第四,加大力度,严厉打击不按规定进行科学规划整治的行为。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新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增进执法合力,加大督察督办力度,推进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着力解决好畜禽养殖业给养殖业与群众健康带来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持“执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严查严管,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对地处禁养区内的禽畜养殖场要责令其限期搬迁。对未建禽畜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设施不能正常运转以及污水不能达标排放的禽畜养殖场,要提请政府进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停产治理或关闭。对未采取措施致使储存的禽畜废弃物渗漏、溢流、散发恶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罚。

  第五,加大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中央、省、市的专项资金投入,重点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问题。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采用多种措施确保农村养殖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到位。禽畜废水做到了零排放,对这样的排污达标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进行广泛推广,在蛟河市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第六,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念,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以此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逐步引导农民改变养殖陋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养殖方式,加强对村民、养殖企业的环境教育,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追求环境权利的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好农民的权益。

  4.2.2.1建立生态型养殖场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将畜禽粪尿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发酵处理,利用沼气回收能源,沼渣和沼液还田,从而实现畜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达到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2.2.2实施达标排放对那些土地少、土地消纳量小,又不具备沼气设施的规模养殖场、户,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畜禽粪尿、废弃物、养殖场污水等实行达标排放。相关部门要加大环境检测力度,征收排污费。对限期治理不达标的、不治理污染的,除征收排污费外,政府应责令其转产或停产。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户,必须严格实行准入制度,对未通过环保评估的,决不允许开工建设。

  4.2.2.3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既涉及到社会公共卫生,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关设备设施建设的投入,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畜牧兽医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1、动物疫病防治中疫苗的因素。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使用的专用疫苗,应该是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含量以及使用安全质量能得到保证的生物药品。但在实际动物疫病防治中使用的部分疫苗,对畜牧的健康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如对猪、牛、羊注射了口蹄疫疫苗后,引起猪、牛、羊流产,以及胎儿发育畸形,母体少奶或干奶。这些因注射疫苗带来的对畜牧不良作用,造成了严重的防治工作负面宣传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群众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产生了怀疑甚至拒绝动物疫病防治中的疫苗注射,让本就不高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普及率降得更低。部分农户的畜牧饲养规模小,数量也不多,因为疫苗包装剂量的普遍过大,所以同种包装内的疫苗自然不能完全注射,加之要注射的疫苗种类也多,注射疫苗所产生的费用本就不便宜,还因使用剩余产生的浪费引起了经济损失,这也是村民不接受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2、动物疫病防治宣传的因素。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下了很大力度开展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但宣传力仍不够,宣传方式和范围薄弱,加上一些地区村民的落后思想,使得这些村民对动物疫病的防治不能正确认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防治工作的开展。如突发死亡的家禽,基本上处理方式是就地掩埋或者丢弃水渠任其腐烂,更有甚者直接食用或者流入市场。这些错误的关于动物疫病的处理措施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仅阻碍了防治工作的展开,对人类健康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3、动物疫病防治中的内在因素。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中表明,政府部门对防治工作应坚持保密度,业务部门则要保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动物医护人员既要坚持保密度,又要确保质量,在实施的行为上不易实施。干部与医疗人员还有畜牧养殖农户间的关系也因此难以协调,从而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因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量较大,工作环境也较艰苦,加上部分畜牧养殖户的漠视甚至抵触态度,使得动物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过大,人员从身体和精神上都非常疲惫,还有村级防疫员的薪酬过低,导致了岗位人员的流失而新人员得不到补充,也对防治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影响。动物防疫工作要求操作严格,设备先进,所花费用比较大,但因费用县政府无补贴,乡站上无法全力支付,开展动物疫情防治工作的经费不足,也制约了动物疫情防治工作。由于在对畜牧开展检疫工作中,检疫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对检疫制度督查力度的疏忽,使得群众忽视了动物疫情防治工作中这一项检疫工作,也为动物疫情防治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1、认识问题。(1)重发展轻保护或重养轻防。受“以发展为本”政策的影响,畜牧业一直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更是无法摆脱单纯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尴尬境地,这种传统认识导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畜禽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饲养密度及饲养量急剧增加,畜禽养殖产业的排泄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对商品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的片面理解,促使各种非法增肥促长方法不断翻新,激素、重金属及抗生素的滥用,对畜产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这些污染对人类、其他生物及畜禽自身的危害越来越突出。(3)重疫苗接种轻生物安全措施。错误地认为只要免疫工作做好了,动物防疫就到位了,将防疫等同于免疫接种,对消毒、隔离等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外界环境中病源广泛存在,大大增加了健康畜禽感染的机会。

  2、饲养管理问题。(1)圈舍条件和饲养环境差。农村饲养动物的环境和圈舍大都利用其他废弃房屋改造而成,因而通风、光照、透气、保暖性能差,天气变化时,易造成感冒、腹泻等疾病的流行。(2)不同年龄和用途的动物同舍。不分动物生长时期和饲养用途,将不同的动物放到同一个养殖场,这是目前相当普遍的饲养方式,不少中小型养殖场(户)甚至将不同年龄、不同用途畜禽混饲于一舍,无法做到全进全出,导致幼龄动物难以得到保护,疫情无法控制。(3)散养和不规范的小区养殖普遍存在。分散饲养的方式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缺乏必要的隔离、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发生疫病后,隔离封锁十分困难,极易造成疫病扩散和蔓延。

  此外还存在流通的问题,比如交易、加工场(点)动物防疫条件不合格。活畜调运使得交通线沿途已成为疫病的主发区之一等问题。

  1、树立“三个理念”。(1)树立公共卫生体系理念。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理论包括动物防疫和人的卫生两个方面。人类人畜共患病的控制措施,不仅要依靠人的卫生措施解决人的内部问题,而且要依靠动物防疫措施,解决人的外部问题。只有通过动物防疫才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疫病的预防问题。因此,动物疫病防治既是保护畜牧业发展的手段,但又高于养殖业本身,要站在公共卫生体系的高度,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2)树立生物安全理念。生物安全体系就是为阻断致病病原侵入畜禽体并进行增殖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来实施。生物安全措施是减少疾病危险的最佳手段,它可以对多种病同时起到预防和净化作用,目前,生物安全已经和药物治疗、疫苗免疫等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3)树立生态养殖理念。环境保护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保证养殖业技术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来认识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各项治理工作,实行生态养殖。在确保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效益。

  2、进一步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建议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把免疫接种和疫病防控工作抓实抓牢,特别是对边远山区的防疫、检疫、监督工作要高度重视,不留死角,不留后患,对病死畜禽要严格按规程作无害化处理。

  3、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1)健全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一支与养殖方式相适应的专业诊疗队伍。加强管理,提高服务人员水平。使得养殖业主得到有效的诊疗服务。(2)提高动物防疫机构技术保障。兽医体制改革到位后,需要提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引进先进设备,积极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3)健全养殖行业自律体系。在一些养殖密集村,发生病情后,必须采取防控措施,不得将动物尸体随意丢弃。实现统一管理,落实公共防疫事务。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关系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规划,是政府领导及动物防疫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在新形势下科学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效果。

  [1]王琴.浅析影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几大因素[J].大科技,2014(21)

  我国淡水流域分布之广、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淡水渔业养殖产业是政府大力扶植、广大渔民全力支持的民生产业。为了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加强生产管理规范化、创造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渔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把我国的渔业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1]。

  淡水养殖,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其他内陆水域、微咸水域养殖鱼虾蟹贝等各种经济型水产动物。目前,我国淡水水域主要养殖的水产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等经济性鱼类和沼虾、河虾、河蟹等,淡水养殖产业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淡水养殖的具有许多其他养殖业所不具备的优势:适合集中进行精细养殖,分布广泛,方便管理;投入小,产出率高且产量稳定。淡水养殖生产按照水域的不同可划分为江河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池塘养殖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其产量大概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养殖池塘多为人工开凿或将天然水池改造而成,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面积较小,有利于控制水质,适合进行家庭型养殖生产。水库养殖是产量排名第二的淡水养殖生产方式,大概占全国总产量的10%。养殖部门和人员利用水库周边修建的拦网或堤坝将水产动物的活动范围固定在一定区域中,防止其随着水流逃跑,提高产品出产率。江河湖泊养殖是利用水资源环境中的天然饵料用人工投喂的方法进行喂养;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保证淡水水产动物产量。稻田养殖、工厂养殖、网箱养殖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扩大养殖面积和产量。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水平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淡水渔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病害是对生产、养殖的最大威胁,但无论是哪种生产养殖行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开病虫害的发生,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爆发型疾病的产生会给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危害。这种类型的疾病发生时间极短、扩散速度极快、治疗过程缓慢,且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对这类疾病没有抵抗力,容易对淡水渔业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投喂饲料,许多淡水养殖从业人员都不知如何进行选择。由于养殖人员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养殖专业知识认识不足的现象,饲料的选用、配比成为当前渔业养殖生产中的大问题。受到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渔民们一味地选择价格较高的饲料,忽略了对水产动物习性及当地水域特征的了解和研究,没有对饲料进行合理地配比,导致饲料情况不符合鱼、虾、蟹的生长情况,严重影响了水产动物的繁殖、生长和渔业养殖产量的提高。目前,由于水产养殖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相对较低的人口素质,大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当前供求关系认识不足,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没有进行慎重考虑,导致出现养殖品种混乱或不适合当地水域特点的情况,对养殖生产产量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要想解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大面积出现爆发性疾病的问题,爆发性疾病问题是关系到渔业养殖生产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当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首要地位。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应当在投放苗种之前做好养殖水域的消毒、防疫工作,将养殖水域的水质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可利用微生物等各种辅助物质改善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增强其活性,保证渔业水产动物的高质量生存、繁殖环境。要通过有效途径增加水域中浮游植物、优质水藻的数量,保持水资源环境中的各种平衡。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对水质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水体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产生爆发性疾病的可能性。影响淡水渔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状况、城镇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饮食习惯等。只有对市场需求做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计划和管理方式。同时,各级政府机关和渔业养殖科研机构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指导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开展养殖生产,并结合相关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对于市场需求大、具有良好潜在市场的产品,可考虑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研发,扩大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链。相关人员应积极开拓淡水渔业养殖销售市场和渠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吸引商家和客户,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使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销量提升得更快。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要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消费群体的需要,积极发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饮食习惯也正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人抛弃了过去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倾向,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开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成为了当前我国渔业养殖的新趋势。各地各级政府应当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无公害、无污染淡水渔业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当地渔民获取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量,提升我国的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发展水平。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水平已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预计在2016-202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长4.2%左右,而到了203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至5310万t。由此可见,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仍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要夯实基础,稳扎稳打,采取各种有利于淡水渔业养殖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继续提高生产水平,为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贡献力量。

  [1]高强,王海雨,赵月皎.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2):67-73.

  [2]李守柱.浅谈淡水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6):164.

栏目分类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利澳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