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速盈注册主管-登录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1-30 08:48   

  速盈注册主管-登录首页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畜的需求也在增加,并且由于近年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对于禽畜产品质量的把关也尤为严格。我国畜牧养殖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但是由于传统畜牧养殖技术存在许多缺陷,近年禽畜产品的数量已经渐渐跟不上人们的需求。而现代养殖技术通过科学化的管理,能够有效防治养殖过程中禽畜感染的疾病,并且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禽畜产品的产量。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是从传统畜牧养殖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运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以解决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当今社会需要的禽畜产品越来越多,传统畜牧养殖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并且传统畜牧养殖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禽畜的疾病,村民大多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够准确判断出疾病的解决方法,并且不敢运用先进的治疗手段,只能盲目遵循着传统畜牧养殖中给出的不科学的方法,导致禽畜在养殖过程中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传统畜牧养殖中给禽畜喂食的饲料营养不均衡,导致禽畜的体重降低和附属产品质量变差。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大力地推广应用能够提高农民对于禽畜养殖的知识,并且能够使农民应用先进的方法防治禽畜的疾病,科学地配置饲料,进而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禽畜产品的质量。

  传统畜牧养殖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能源的再利用,导致大量资源流失。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提倡绿色环保,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畜牧养殖过程中的成本。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是时代的产物,区别于传统畜牧养殖,在畜牧养殖工程中更加高效化,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提高禽畜产品的产量,能够充分利用禽畜养殖中产出的废物,变废为宝。运用现代技术设备,建造沼气池,通过微生物发酵,使禽畜的排泄物发酵为沼气供能,而且植物的秸秆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经过合理的搭配加工成为禽畜的饲料,从根本上节约能源,降低养殖成本。如此循环使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同时又能够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太多,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将会取代传统养殖技术,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能够提高禽畜产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将废弃的资源转化为养殖过程中需要的能源,并且将资源进行科学地分配,实现禽畜产品规模化生产,增加禽畜产品的产量,保证我国人民的需求。但是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大,国家应该加大推广力度,派下专业人员进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传导,使农民接触新的养殖理念,进而促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传播;并且给予养殖者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农民能够负担起引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花费,鼓励农民引进畜牧养殖技术,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能够更快地融入农村地区,进而提高禽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现代畜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主要由推广人员推广,想要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被村民认可,首先需要推广人员能够向村民进行详细地解说,将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畜牧养殖进行对比,使村民能够理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带来的好处,进而加快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实现大规模生产禽畜产品。所以推广人员应该深刻了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语言表达清晰明了,使村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畜牧养殖技术的差距,能够正确地讲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便利之处,并且讲述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给农村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给村民进行一系列的知识传导,这样有助于村民引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所以想要加强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必须要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在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中的推广方式过于单一,应该引用新的推广方式,例如运用投影技术,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上接第50页)工作原理详尽地呈现给村民,让村民对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政府应该建立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教学场地,积极培养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人才,进行一传十,十传百的策略,使村民看到运用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带领村民观赏现代畜牧养殖基地,分步骤地给村民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以及使用这些仪器能够带来的效果,这样村民自然会积极地引入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进行养殖,从而能够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更快地融入畜牧养殖行业。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能够带来质量更好的禽畜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所以政府应该丰富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的方式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能够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禽畜产品的产量,对我国畜牧养殖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必将成为主流,但是想要彻底转型为现代畜牧养殖,必须要加大推广力度,解决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农民正确的引导,培养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人才,才能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彻底融入当今的畜牧养殖行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体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养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养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小部分规模养殖场还是小区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CH4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线.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基层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增长,但增幅不太大,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长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养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对规模场实行资金扶持。另一方面是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施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根据畜牧业发展现状,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管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有利的畜种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力争实现产品规模化、安全化,效益化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推广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首先,应当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让他们知道畜牧养殖中的技术推广与应用可以使他们的家畜多产仔,多产奶,他们也就愿意接受新的思想。从而,他们也就更加容易接受农村畜牧养殖中的技术。其次,应当能够让农村养殖户们自己掌握新技术,不能只是让他们看看如果自己动手,又不知如何下手,只有自己掌握了。从而,结合畜牧养殖者的畜牧业进行不断的发展与改良,在畜牧养殖中出现问题不懂就问要及时解决,从而会使其在畜牧产业中发生质的飞跃。

  国家应当派大量的专人前往农村地区进行对农村地区养殖户的培训和专业指导,让农村地区的养殖户们可以更加理解和接受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优点所在,从而与自身的有利条件结合,不仅在自己的畜牧产业上有质的飞跃,而且,可以加大畜牧养殖业的壮大发展。在未来,国家应当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加强饲料的优化,加强饲料的利用效率,开发各种有利于家畜生产,多产奶,提高家畜肉质口感的饲料。国家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去帮助农村地区的家畜养殖户们,多多投入资金,提供优良的设备,实现农村地区家畜养殖一体化和完备化。国家应当派养殖大户前往发达国家进行学习,看看人家是如何养殖家畜的,从而,在使我们的畜牧养殖业在现在的基础上有着质的飞跃,使农民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养殖者应当不断拓宽家畜的销售市场,管理者应当不定期的举行养殖户交流大会,让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多多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讨论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讨论自己的养殖窍门。国家也可派一些畜牧业养殖大户前往国外学习,进而充分发挥农村畜牧养殖中的技术推广与应用的优点,从而提升家畜的繁殖能力,增加肉奶生产量,使一代又一代的家畜变得更加优良,使我们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规模养殖是传统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它可以集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先进的生产工艺于一体,是转变畜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促使畜牧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2]。近年来,大通县为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提高畜产品市场供给能力,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设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文结合大通县实际,对该县规模养殖现状及发展思路进行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基地62家(生猪养殖基地24家,肉牛养殖基地18家,奶牛养殖基地5家,肉羊养殖基地5家,蛋鸡养殖基地6家,特种养殖基地4家)。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存栏生猪4.37万头,奶牛0.11万头,肉牛0.48万头,肉羊0.4万只,蛋鸡13.4万只。年出栏生猪11.4万头,年育肥出栏肉牛1.24万头,年出栏肉羊0.15万只,年产鲜奶0.22万t,年产鲜蛋2 144 t。已有47家规模养殖场通过省级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认定,3家规模养殖场通过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认定[3]。

  虽然大通县有62家规模养殖场,但养殖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畜禽存栏数量少,畜产品质量差,产出率低,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养殖企业负责人大多由其他行业转型而来,专业水平有限,对现代农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养殖企业管理混乱,养殖档案不健全、不规范[4]。部分养殖企业起步低,生产设备简陋,装备档次低,设施不完善,市场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影响了大通县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

  由于基本农田不允许建设养殖场,养殖用地也未纳入土地规划中,加上规模养殖场的选址条件比较严格,致使来大通县投资的养殖企业因土地问题而另选他处。随着现代农牧业的逐步发展,今后符合建设养殖基地条件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少,养殖用地已成为加快大通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瓶颈。

  随着社会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均外出务工,农村分散家庭养殖的越来越少,导致农村基础母畜群数量急剧减少。同时,规模养殖企业不重视基础母畜调整,群内基础母畜及后备母畜比例不合理,生产母畜比重较低,畜源问题成为今后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随着大通县规模养殖基地的不断发展和青绿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该县大部分规模养殖企业因粗饲料缺乏,必须到外州县去购买秸秆、玉米芯、酒糟等进行补充,饲草料的种植、加工产业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导致大通县青绿饲料满足不了养殖场的需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饲草料短缺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为进一步改善大通县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2013年该县积极争取市级畜棚550栋,将有限的补助资金安排给上规模、上档次、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养殖基地,确保规模养殖基地建成一个、投产一个,尽早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2013年,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土地审批、环境评估、自有资金以及可行性报告等方面严格要求,从建设初期就提高养殖基地的建设标准,计划在大通县长宁、逊让等乡镇努力建设一批用现代管理理念、先进技术装备的新型养殖基地,争取建设一个、投产一个,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大通县共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基地62处,其中通过省级畜禽规模化认定的有47处,通过国家标准化示范场认定的仅有3处,占所有基地的比例不到4%。2013年,严格按照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继续采取技术人员承包养殖基地的方式,从养殖基地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入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改善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对未达标的规模养殖按照标准化示范场验收标准进行逐项整改,逐步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化示范场的要求。

  一是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依托,充分调动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争取派2~3名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用科技知识武装队伍,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联合社会发展局、县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定期不定期地搞好科技培训推广,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基地为主体,力争在全县(下转范围内培训养殖人员10 000人次;三是做好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做到依“标”生产,依“标”加工,确保畜禽产品符合现代市场要求。

  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发展等方式,吸引省内外资金,建设一批草产业企业,发展饲草料种植基地、制种基地及加工基地。并积极鼓励和引导规模养殖场在大通县的脑山地区种植饲草料。建议对种植饲草的按照种植面积进行资金补助,既可满足该县养殖场的饲草需求,又有利于解决饲草料不足的现状。

  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增强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吸收专业技术人才[5]。继续加大畜牧技术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真正把大通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建成有亮点、上档次,利用高科技和现代化设备饲养生产加工的现代化绿色养殖生产基地。

  [1] 储飞鹏.岳西县适度规模养殖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23,325.

  [2] 冯强,李爱萍.大力发展规模养殖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定西县规模养殖发展现状调查[J].中国畜牧杂志,2003(6):40-41.

  [3] 马占海.大通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54-155.

  (一)发展现代渔业,优势得天独厚。我区渔业资源丰富,水产苗种繁育基础较好,发展现代渔业具备扎实的基础。

  (二)发展现代渔业,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我区渔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已是农民增收重要渠道之一。

  (三)发展现代渔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水产品因符合安全、营养、环保的消费潮流,倍受青睐,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更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切实增强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渔)民增收为目的,以资源开发、特色渔业、水产品加工、品牌发展、休闲渔业五个方面为重点,大力实施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拓展渔业生产功能,做大做强优势水产品生产,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进程,积极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渔业经济保持8%增长速度,其中鲍鱼、海参等名贵品种的水产品产值占养殖品种比例不断提高;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基本普及。

  根据我区渔业资源的特点、海域状况和生产条件,全区渔业生产分为三大养殖海域,重点建设六大基地。

  我区水产养殖区域有垦区、滩涂、浅海三种海域,以后海、南日、东峤垦区为主发展池塘养殖,实行虾蟹贝轮混养;以平海湾、南日岛、埭头镇滩涂海域为主发展紫菜、牡蛎养殖;以南日、石城等浅海湾内海域为主发展网箱养殖,网箱养殖品种以鲍参为主,以湾外海域为主发展海藻(海带、龙须菜、紫菜)兼顾牡蛎养殖,其中平海湾大力发展鲍藻间养。

  1、工厂化育苗养殖基地。重点扩大鲍苗繁育生产面积,年育鲍苗3亿粒以上,着重于繁育技术创新和推广;夏季育苗设施兼作鲍鱼度夏养殖。

  2、名特优养殖基地。以南日、埭头等乡镇为基础,建设好3万口网箱养殖鲍鱼、海参等优特品种养殖基地。

  3、海藻养殖基地。以兴化湾为重点,大力发展紫菜生产;以南日岛、平海湾为重点,大力发展海带、龙须菜生产,着重于量的增长。

  4、牡蛎养殖基地。着重抓好埭头镇兴化湾海域的3万亩牡蛎自然海区附苗基地和平海湾、兴化湾牡蛎养殖基地,巩固水产品产量。

  5、水产品加工基地。以现有加工企业为基础,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步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加渔业附加值。

  6、生态休闲渔业基地。要积极开发南日海岛及三大湾的休闲观光渔业,扶持“水乡渔村”建设,发展以突出渔业文化特色的休闲渔业,实现一、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拓展渔业结构内涵和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石城、平海等一批渔港功能,大力发展渔港服务业,延伸渔业产业链,重点规划建设集“生态观光、商贸服务、休闲健康、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滨海宜居生态小渔村;利用岛礁增殖恢复渔业资源的功能,开发游钓型休闲渔业。

  (一)依托科技,加快创新。一是帮助培植主导产业,使渔业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二是加大对渔业养殖户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新模式,使全区80%以上养殖户掌握一至两项水产养殖实用技术;三是做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网络及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服务;四是巩固完善基层水产技术队伍体系;五是做好院地合作工作,帮助加工企业和养殖户与大中院(校)联系工作,积极对接科技成果。

  (二)注重质量,打造品牌。加大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建立稳定、通畅的国际化合作渠道,扩大对外开放,切实把南日鲍产业链做精做长。加快培育我区知名品牌,扶持一批大型企业,引导水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申报我区优势水产品如牡蛎、紫菜、海带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推进分级包装和产地标识、无公害标识和地理标志产品标识等制度;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展QS认证,申报名牌商标,鼓励水产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把无公害水产品等优势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对于通过申报获得证书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一定经济奖励,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1、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水产开发和经营,形成一定规模的区财政给予适当项目补贴。

  (一)成立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加快现代渔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农办、发改委、海洋与渔业局、财政局、科技局等部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海洋与渔业局,由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制订现代渔业发展规划,搞好现代渔业招商引资,推动现代渔业的发展。

  2、不断完善金融信贷机制,各金融部门应向重点水产养殖大户、特色户提供贷款,着力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3、加大财政投入,区财政将从年至2015年逐年加大对水产养殖疫病测报、环境监测、渔业信息、技术引进及技术培训等经费的投入。

  4、鼓励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适宜养殖的水面、滩涂发展养殖生产,对新开发的水产养殖项目,优先给予扶持

  5、积极招商兴办“三资”和联办水产养殖企业,国有和集体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或合作条件,在按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间,给予免征地方所得税的优惠。

  6、加快发展保鲜加工,建立和完善水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争取用5年时间在主要渔港和水产品集散重点区域,建设多功能的速冻和冷藏设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集资兴建中小型冷库,发展社会化服务;扶持水产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加快鱼糜系列制品、保健食品、海洋生物药品等深加工技术的开发,推广单体冻结、小包装、软包装等先进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满足群众对水产食品多样化的需要。

  由于畜牧养殖业具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收益高、回收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家新农村建设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畜牧养殖业虽然在农村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国家对于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发展模式中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导致畜牧养殖业在发展中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如何加强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模式的优化改革,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

  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将对新农村的建设作为新时代伟大任务。党中央在建设国家事业上从全局出发,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也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又一个伟大决策。在党的各大会议中,建设现代化新农村都是重点,而想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产业。

  畜牧养殖业在我国历史久远,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总体上进入一个质量稳步提高、产量逐年上升、现代化综合能力逐渐增强的新阶段。就我国农村中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呈现出以下七个特点:①不断提高的综合生产实力;②优化的生产布局;③转变成良性发展的方式;④质量的加强;⑤带动饲料加工工业快速发展;⑥增强了抵抗畜禽疾病的能力;⑦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国各地采取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在帮助扶持畜牧养殖业发展中,使我国农民年纯收入上逐年上涨,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政府部门一直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致力于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使农民创富增收。畜牧养殖业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大力扶持的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益。但是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模式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国家对畜牧养殖业的扶持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来实现的。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养殖农户没有及时享受到国家给与的优惠政策,不利于畜牧养殖产业的顺畅发展。

  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的相关法规中对养殖户保险实行补贴,国家承担每头能繁母猪60元保险中的48元,农户只用承担12元。但由于我国各地贫富差距过大,有些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信息也相对比较闭塞,小规模畜牧养殖农户没有得到相应的补贴,而且信息的闭塞也不利于畜产品的销售,不能顺利进入市场,最后只能低价卖出,极大地影响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我国广大农村中很多农户仍然沿用祖辈的养殖方法,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同时不注重养殖环境的卫生,导致细菌滋生容易使畜禽感染疫病;农户的生产结构也过于单一,基本处于单干状态,没有组织性,也无法创造品牌占据市场。

  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依赖其他产业的带动,如生产加工产业。但就目前调查中显示,我国大部分乡镇中缺少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现有的屠宰厂也仅限于完成屠宰及进行简单的加工,使得产品附加值低,上不了档次也无法在市场上参与竞争。

  政府要加大科学技术对畜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畜牧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同时乡镇政府要建立专业的咨询部门,同时多开展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讲座,提高农民专业知识和养殖水平,带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当前畜牧养殖户生产结构过于单一,很多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因此,要在农村中大力推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良其生产手段,提高对禽畜的免疫防控力,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管理水平。

  为了避免农村养殖中因疾病而产生大规模的动物死亡,降低动物疫病给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在农村中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机制,增加农村中疫病防疫站的站点数量,同时还要加强对防疫站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责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疫病防疫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扶持发展养殖业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系列政策的机遇,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宣传,宣传国家扶持发展养殖业生产的政策,提供养殖经济市场信息,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养殖业发展认识,增强养殖信心,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营造上下联动齐心抓发展的良好氛围。

  2、科学合理布局,强化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养殖业生产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认真编制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发展养殖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积极推进养殖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业生产。要依法规范养殖场管理,对现有养殖场进行整治和规范,扶持其健康发展。凡符合建设沼气工程条件的养殖户应全部建设沼气池并使用沼气,推广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鼓励养殖场(户)充分利用鱼塘、农田等消纳养殖废料废水,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生产。

  3、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做大做强。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有关鼓励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的同时,要对发展规模养殖场(户)或养殖业龙头企业在项目、税收、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特别要积极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养殖场(户)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扶持建设资金,更好地扩大和发展生产;要积极帮助解决用水、用电、交通难等问题。不少规模养殖场(户)都是分布在山塘附近或较偏僻的山坡上,普遍存在用水、用电、交通难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解决困难,从根本上改善养猪生产条件;要适时推出“保护价”政策。对存栏5000头以上,符合标准化养殖要求且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的生猪养殖场(户),当出售肉猪的价格低于一定的价格时,按保护价给予补贴,并将该资金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要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发展养殖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存栏——头(按当地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填写)以上的养猪场(户)已达——家,存栏——头以上的养牛场(户)已达——家,但是成为龙头企业的只有——家。因此,我们建议县政府应挑选3-5家生产条件较好、管理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大的养殖场(户),采取“公司带动农户”的生产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要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把他们培育成龙头企业,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扶优扶强,促进规模生产,引导扶持养殖场(户)做大做强,增强幅射带动发展能力、抗御市场风险以及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生猪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屠宰场要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积极为养殖场(户)排忧解难,提供尽职的服务,保护养殖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养殖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4、强化科技服务,提升发展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本领,组织技术人员进场入户,实行互联对接,提供快捷有效服务,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治等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对青年农民进行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理念全方位培训,培育出一批观念新、懂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科学养殖能手。

  5、加强疫病防控,筑牢发展保障。近年来,我国家畜疫病流行有所增加,养殖风险加大,直接影响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以口蹄疫为主的强制免疫措施,确保免疫到位,积极推行动物二维码标识制度,建立可追塑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工作,严格把好监测、检疫、消毒关,切实加强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严禁病死牛、猪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要引导和组织养殖场(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改善防疫条件,大力推进监管执法力度,推行兽药、饲料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牛、猪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6、加强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严格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屠宰经营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由于屠宰管理涉及范围广、难度大,鉴于目前我县仍存在私屠滥宰现象实际,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切实保证牛、猪产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一要抓好宣传。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向消费者宣传消费私屠滥宰、未经检疫猪、牛肉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消费未经检疫销售的猪、牛肉;二要责任到位。各镇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要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经贸、畜牧、工商、国税、地税、卫生、食监、公安等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强力工作组,加强对肉食品市场的巡查,发现不法经营者,要严格依法打击,进一步规范和维护好我县屠宰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因不知道你县养牛产业是以养黄牛为主还是奶牛为主,特别提供奶牛养殖业发展对策建议如下:

  1、搭建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奶牛养殖涉及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诸如奶牛的品种,饲料营养和饲喂技术,配种繁育技术,疾病的防治和挤奶技术等。要使这一系列的技术为奶农所掌握,就需要政府部门搞好服务,成立配套组织机构,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奶牛自繁体系建设、青贮料贮化技术集成与推广、规模化养殖技术与疫病防治、公共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等。只有如此才能支撑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工作。建议整合科技、农业、劳动等部门培训资源,系统开展专门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培训;同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培训技术人员。

  东辛农场水产业在江苏省农垦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规模渔业精养化、生产措施标准化、养殖品种特色化、养殖技术科技化及渔业产品品牌化的“五化”要求,不断加强水产养殖塘口更新改造步伐,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提高支撑和保障能力,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全场实现渔业生产总值1.61亿元,同比增长11%;农场水产公司实现经营销售收入4958.8万元,同比增长32.7%;水产实现经营利润580.8万元,同比增长79.7%;实现塘口租金收入1156万元,同比增长16.3%,养殖户平均户收入16万元。农场水产养殖基地现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国有淡水养殖场。先就近几年来具体做好简单叙述如下:

  东辛农场水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按照“扩规模、强基础、增效益”的思路加速推进,渔业生产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水产养殖面积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从过去的200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2.2万亩,从以前的单点零星养殖发展到如今的连片规模养殖,养殖塘口也从以前的20亩/个发展到如今120亩/个。二是基础设施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农场先后筹集25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路、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了主干道硬化、进排水完全分开。目前,农场水产公司已兴建了15公里水泥路和50公里长的砂石路,铺设了长达30公里长的水泥防渗渠道。三是养殖环境由差到好的转变,从2010年开始,农场实施了养殖池塘混凝土硬质护坡工程,逐步改变了以前“一年挖塘三年养”的困境。到目前为止,混凝土硬质护坡塘口达到了6000多亩,其中去年一年就实施3500亩。水泥护坡投入使用后,不仅有效遏止了风浪冲刷堆坡导致池埂坍塌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池塘渗水难题,提高了水产养殖设施化水平。

  在水产养殖上,水产公司实行不同种类进行分片养殖,实施重点攻关,进行分类指导,规范了养殖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益。水产公司统一采购符合国家规定的鱼药、饲料等相关的渔用物资,既降低了渔业生产成本,又保障了水产品的安全;制定严格的水产养殖操作规程,养殖户“按图施工”,提高了生产措施落实的到位率;严格实施质量追溯体系,从产前苗种到产后市场销售,均有详尽控制措施和记录,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的水产品。“四个可控”不仅保障了水产品的安全,同时也促进了农场的经济发展。去年,水产公司通过饲料、鱼药的销售,实现利润463万元。

  东辛水产养殖塘口大多是由以前盐场改造形成的,土壤含盐量较高。近几年来,农场根据资源条件,大力加强市场调研,不断进行总结探索,调优养殖结构,突出养殖技术科技化,持续发展提升新活力

  科学养殖是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去年,农场按照水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品种分布区域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水产发展要求技术体系。一是高度重视科技和人才的作用,新引进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3名,成立了水产养殖研究所,与市水产局、淮海工学院等部门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协作。大力开展职工培训,去年培训职工400多人次,水产养殖职工培训率达到100%。二是积极推广先进养殖适用新技术和现代渔业设备。先后推广了微孔增氧和格栅分隔养殖等技术,其中,利用格栅分离,实行虾、鱼套养,使鱼不能进入虾料投放区,不仅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而且提高了套养虾的产量和规格,平均亩效益提高了一倍以上。对先进的现代渔业设备,采取职工自主投入,农场组织统一比价采购。解决了农场与周边地区苗种供应难问题,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销售收入480万元,利润117万元,平均亩效益近10万元。同时,由于带动了周边地方养殖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和好评。在此基础上,还积极探索了大棚秋延养殖对虾,实现了一年养殖两茬对虾,平均亩产量达到1500斤,亩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为大面积推广储备了技术。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模式。基于农贸市场对农产品高需求的特点,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畜牧养殖成为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发展用地,综合养殖户及养殖数量、养殖地形、养殖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建立统一的养殖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与畜牧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的信用和合作机制,开发、承担优质的合作项目,在合作发展中逐步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2)以科技为动力,带动畜牧养殖产业化发展。科技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显著提高畜牧养殖科技含量,这对于现代畜牧养殖产业化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推广技术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科技推广工作的效果,因此应加强对推广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及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科技推广技术人员安心深入基层,全心全意传授养殖户相关技术,如普及饲料青贮、微贮技术及秸秆氨化技术等。另外,要建立科技应用的长效机制,将政府、企业与广大养殖户紧密结合,通过政府技术普及和企业合作技术的应用,将畜禽养殖最前沿的技术迅速推广给广大养殖户。

  (3)以安全为前提,做好动物的防疫管理工作。健康养殖直接关系到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搞好畜牧养殖产业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问题。防疫管理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平时应注重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而且消毒药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比例配比。特别是对于饲料和兽药的管理,要从源头上把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饲料、兽药产品质量。再者,应加大防疫工作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扩充兽医队伍,提高养殖场安全防护的系数。如在养殖场设立驻场检疫员定期进行检查防疫,使产地检疫率达到100%,避免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等。

  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2年畜牧业为农民直接增收达到263元,2012年预计可达28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养殖业与种植业产值比为56.5:43.5,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县目前养猪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46%,5年降低约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占饲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5年分别上升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

  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县6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

  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县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一)市场强力拉动,优惠政策驱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国出现猪荒,生猪市场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平抑物价,维护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地方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等。市场的需求和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再上一个台阶。

  (二)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一是畜禽小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小型大规模的格局。截止2012年底,全县建成生猪养殖万头村××个,各类畜禽养殖大户达到××余户,生猪、小畜禽规模出栏率分别为52%和72%。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规模效益大幅增加。二是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初步探索了我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路子。大力推广“畜沼农(果、菜、粮)”生态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小区)推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综合利用”,大力宣传、推广循环养殖,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得到了养殖户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三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筑牢了产业基础。到目前为止全县各类产业化畜禽龙头企业6家。其中广东温氏“公司+基地+养户”模式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发展畜牧业,其合作养户年出栏肉鸡

  达××万只以上;实施的“生猪30万头一体化项目”,其××种猪场已建成投产,目前存栏种猪3000多头;××扩繁场、××扩繁场也运行良好。四川×养殖公司常年存栏外系种猪800余头,年产“新加系”纯种、二杂母猪万余头;××食业有限公司设计年屠宰加工生猪60万头,2012年实现产值近5亿;××××猪肉××厂年需要50万头的猪肉原料,2012年产销两旺。

  3、从业人员健康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各级、各部门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专题讲座、现场参观,组织畜禽养殖户参加部级、省市县畜禽交易会、技术研讨会,了解国内外畜禽发展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知识,提高养殖者和从业人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观念新、善经营、懂技术、素质高的养殖队伍。

  一是注重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应针对我县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资金、市场等多种因素,遵循快速发展又恰如其分的原则,实现要持续发展,选择各自合理的生产规模和建设模式,通过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达到防御各种风险、降低成本、实现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县应重点推行两种经营方式。一是大力开展畜禽小区建设。按照“四化一园”(品种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生态养殖园区)的要求,发展若干畜禽养殖小区,形成小区规模优势,到2012年,全县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达到XX户,其中出栏万头以上优质生猪养殖场达到15个;年出栏1XX只以上肉鸡、肉鸭规模户达到1500户;年存栏2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户达200户。二是着力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行温氏集团目前在我县运行有效的“公司+基地+养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按保证农户收益的协议价收购,农户按标准修建(改造)圈舍进行规模养殖的“订单养殖”模式,推动畜牧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是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继续推进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完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温氏集团“3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到2012年底,×个分别存栏4000头左右优质能繁母猪的扩繁场全面投产。切实加强政策导向、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以县乡为主的生猪人工授精网络,不断提高制种供种能力。鼓励养殖场(小区)自繁自养,全面实现良种化。继续抓好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合理布局、巩固发展我县肉牛改良站,加强冷配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受精率,大力推广西门塔尔、夏洛莱、皮埃蒙特等优良肉牛品种,引导养殖户从役用牛饲养向肉用牛饲养转变,提高养殖效益。继续支持温氏、隆生公司发展养殖合作户,提高优良家禽品种饲养面。切实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牵引带头作用,加快良种良法推广。

  三是注重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在动物疫情诊断、监测、防疫监督和兽药、兽医监察等方面条件。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加快推进县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强化县级兽医部门的责任,建立一支布局合理的骨干防疫队伍。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体系,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完善以县、乡镇为主干,以防检人员和村级防疫员为支点的疫病测报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科学指导疫病防控。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加强应急预备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兽医卫生监督所建设,切实加强乡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逐步建成全县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体系和公益性乡镇)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转经费、村级防疫员补助等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保障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经费。到2012年,县、乡标准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四是注重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推行haccp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畜禽饲养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指导养殖户规范饲养、科学用药,杜绝违法使用投入品的行为。强化畜禽及其产品检疫检验工作,推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畜禽免疫标识制度,建立牲畜信息档案,严把市场准入关。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畜产品药物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监测长效机制,逐步与国际市场对接。

  五是注重建立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投入,有效整合财政支农及各类项目建设资金,相对集中投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方政府扶持畜牧业的力度,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发展畜禽养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给信誉好、资金运转有困难的养殖企业提供必要的信用贷款,促进畜牧业发展。

栏目分类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利澳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