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主页天荣国际娱乐-怎么提现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2-18 01:21   

  主页天荣国际娱乐-怎么提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中米面粮油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每一餐,把其比喻为城市心脏并不为过。尽管农副产品消费弹性低,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依旧对其供应链上下游产生了不小影响,并最终使消费者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在后疫情时代,面对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农副产品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纷纷行动起来,探索更多顺应市场发展的可能性。本报告将从农副产品行业市场发展情况、农副产品产业链对终端产品价格影响情况、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预判四方面,对农副产品行业进行详细的剖析,为相关行业研究及决策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信息。

  根据产品种类区分,农副产品约20种,包括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燕麦、大麦、黑麦、大豆油、菜籽油等。其中,食用油市场体量大,2019年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行业消费量3,548万吨, 2012~2019年CAGR+3.7%。食用油行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在企业、品牌、小包装三个维度上,行业前三名市占率分别达到58%、54%、62%。而农副产品中的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等粮食仍是我国居民主要的食物来源,根据艾媒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粮食产量统计, 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6.69亿吨,2021年达到6.83亿吨,连续7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以下是2011至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统计。

  农副产品供给包括对外贸易与自产两方面,受疫情影响,农副产品出口量明显减少,进口数量和金额呈现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国内粮食种植产量有所增长,粮食供给总量上升。

  以粮油类为代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1至2月,中国粮食出口量为35万吨,总额达到157626万元,而进口量为1727万吨,总额达到4524236万元,是出口价值的28倍,同期增加6%。从数量上看,进口粮食中占据前5的分别是大豆、玉米、大麦、小麦和大米,具体的占比与金额见下图。与进口粮食多样化形成对比的是,出口粮食主要是稻谷与大米,在1至2月间共出口18万吨,价值为59191万元。

  对食用油而言,从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可以看到,2020年1到2月,食用油进口量远多于出口,主要包括食用植物油、豆油、棕榈油等,受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进口比例同期减少了10%。各主要产品进口价值如下图。

  从国内种植情况来看,粮食供给总体产量呈上升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玉米、小麦、稻谷一直是前三大粮食。其中,2021年玉米的播种面积受玉米价格高涨因素影响同比增长近5%,为4332.4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自2016年来连年下降,从2016年的24666千公顷将为2021年的22911千公顷,减少5.5%;近几年由于稻谷价格持续走低,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所减弱,从2018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开始呈现下降的态势。

  粮食产量也随着种植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种植面积增长,2021玉米产量同比增长4.6%;而小麦产量得益于技术水平和新品种的研发产出,一直保持缓慢增长态势,2021年小麦产量13434万吨;随着水稻种植技术水平不断增长,虽说稻谷种植面积下降,但总产量基本没有太大幅度地下降,2021年全国稻谷产量21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0万吨,增长0.5%。

  国内食用油供应总量稳定,以豆油为主,2019年国内食用油产量及进口量合计约3,600万吨,以本国产量为主。2019年中国食用油行业产量2,913万吨,2012~2019年CAGR为+3.0%。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粮食等大宗农副产品贸易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国际农副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主要政策与出台时间如下。

  以上各项政策举措通过推广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从粮食种植、运输、储存及零售全方位入手,提供积极便利政策,促进粮食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鼓励发展产业联盟和各类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安全、特色、多元和个性化发展。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每月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显示,在2011年的11个月里,除了6、7两个月的食品价格指数出现了短暂的回调,剩余的9个月里,食品价格一直在上涨,其中粮食价格涨幅超过40%,达到了2011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点。同时,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生产者价格指数中农业产品价格指数从2015年99.2增长至2020年的102.8(如下图),从2015年至2020年5年间,农业产品价格一直在升高,而在前一个5年间(2010年-2015年),谷物、大豆、油料等粮油价格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在政策鼓励、国家支持的前提下,除疫情对社会影响外,经济大环境产生了哪些变化使得农副产品价格在近年来一路升高?

  首先前文分析可知我国大豆与玉米主要依赖进口,而全球集装箱的价格同比增长了240%,国际贸易运输成本提高。其次,能源价格提高使得国际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也对国内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后疫情”时代下,海运与空运逐渐恢复正常,能源需求开始增加,能源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而原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棉籽油等植物油对石油具有替代作用,棕榈油是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飙升,部分欧美国家把生物柴油计划列入日程,有些企业利用植物油加工生物燃油,对食用油价格的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极端天气的影响对食用油的进口原料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相应的促进农副产品价格升高。

  农副产品市场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米面粮油等更是每天都离不开的大宗产品。米面粮油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稳定、价格弹性小,但在疫情影响之下,人们的生活成本带越来越高,高昂的价格仍影响着人们的选择。虽然从全球食用油消费结构来看,2020年我国食用油消费量达4109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0%,位列世界第一。其次为欧盟占比13%、印度占比11%、印度尼西亚占比9%、美国占比8%。

  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显示,粮油市场成交额从2018年的1707.07亿元,到2019年1917.29亿元,再到2020年2041.09亿元,粮油市场销售增长率12.31%变为6.45%。2019年,随着疫情的到来,粮油市场成交额增速变缓。同时,由于人均消费量基本稳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约28千克/年,明显超过世界平均。而随着“低盐、低油”健康理念传播,人均消费量向上空间有限,未来将呈低个位数增长。

  农产品变为农副产品,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加工,可以说农副产品的加工技术直接关系着农副产品的质量高低。农副产品加工按对象可分为植物类加工(如小麦磨成面粉)、动物类加工(如植物油料加工)和微生物加工(如酿造发酵等)。目前,我国农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仅为 0.38:1;产品加工多为粗加工、初级加工,且存在加工产业集中度低、起步晚、技术装备水平低、加工规模小等特点,距离国际较高水平的加工技术仍有一段距离。

  我国积极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增加专用型品种、功能性食品有效供给,提倡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适度加工,减少资源浪费和营养流失,引导农副产品加工向医药、保健等领域延伸,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2021年,农副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波动较小,年末较年初价格稍有增长;2022年以来,农副产品总体价格呈上升趋势,至2022年4月,价格同比高出2个点。

  对比2013至2022年的10年间,稻米价格下降最多,今年5月已达到3762元每吨;玉米价格在10年内呈现出了“U”字形,价格最低时是在2017年前半年,达到1480.1元每吨,今年5月份价格升至最高点,为2787.2元每吨;与玉米价格变动类似,大豆价格也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到今年5月份达到6224元每吨。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大豆价格同比升高7.6%,5月份同比升高18.47%,增速惊人。

  伴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食用油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其中,大豆油2022年的发展趋势与2021年基本相同,但今年伊始的价格就同比增加了16.7%,达到了10252元每吨,在5月份,同比增长率更是达到了37.24%。对比2012年至2022年10年间菜籽油价格和棕榈油价格,可以发现食用油的价格在逐年增加,尤其在2019年之后,增长速率变快,在2022年5月份,菜籽油价格为14690元每吨,而精炼棕榈油价格增至15670元每吨。

  相较于食用油价格的指数式增长,玉米淀粉的价格则显得更加“平易近人”,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上半年间,达到10年间价格最高点,为3769元每吨,此后价格有所回落,2022年1月同期价格增长率为-12.17%,随后逐渐增加,至5月基本与去年持平。

  不论是“米面粮油”中的哪一类型,农副产品的供应链可统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种植业,如小麦粉、玉米淀粉的上游分别是小麦种植业和玉米种植业,面条、食用油的上游也是分别对应的作物种植业,如菜籽、花生等油性作物;中游是加工制造业,对于面粉来说,中游就是面粉磨制、干燥等面粉加工业,对于食用油来说,中游是油籽压榨、食用油精炼等加工业;产业链下游是批发及零售业。此外,在中游还可能会有副产品产生,如豆粕可以作为饲料,而毛油等初加工产品经过处理加工可用于制造日化用品、优质基础化学品、营养品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工业。

  疫情之下,产业链的各环节都产生了不同的变化。上游种植业面临着农业生产资料购置渠道不畅通、劳动成本升高等问题。由于疫情传播等因素,售卖农业生产资料的商户部分处于歇业状态,而与此同时线上销售业受制于物流影响,一旦出现线,诊股)均无法快速得到生产物资的困境,势必影响农业种植的时间和效率。同时,各地加强了外地进入人口的管控,受限于部分地区交通封堵等因素,人员流动受到约束,一些农业用地未能及时耕种。在农副产品产业链中游,除了受到劳动力短缺的影响,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在疫情之下无法支撑日常费用开支而倒闭。农副产品加工业本就存在行业集群性弱、上下游主体尚未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等问题,要想在疫情冲击下继续求发展求生存,必然要投入更多成本。在批发零售端,经销商需面对房租、水电照常支出而客流大幅减少的困境。层层加压,最终价格压力积累到消费者身上。

  以大米为例,根据《2021年天猫大米消费白皮书》中的数据,从消费地区上来看,目前农副产品的消费者集中在二线城市,其次是在一线城市;从年龄结构来看,主要购买年龄群体仍旧以80前为主,其中年轻群体,尤其是95后增长显著增大;从消费规模与喜好上来看,三口之家仍是消费主力,而独居者对米面粮油的需求也逐日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小包装、一人食等产品越来越流行。

  而从食用油消费市场的区域来看,华东地区食用油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华东食用油市场规模在整个食用油市场中的比重高达38%以上;其次是华中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四者占比分别是17.49%、13.24%和12.35%、11.83%,总体差距不大;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食用油市场较小,占比分别是4.93%和1.83%。总体来看,我国食用油市场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等。

  由以上数据能够直观地看出,随着一、二线城市独居年轻人和刚刚组建家庭的新一代夫妻的增加,对于米面粮油的需求与关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能吃”和“吃饱”,随着消费水平的改善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消费者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呈现出营养性全面、满足轻食要求、性价比高、品质高等特点。

  一是对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2021年中国网民农货消费主要场所数据来看,有56%网民表示主要在本地生活平台购买农产品,其次是在超市、专卖门店或者菜市场,占比分别为53.7%、52.7%和52.4%,而主要原因是能够直接观察到农副产品的新鲜程度,另外还有51%网民表示也会在电商平台购买农产品。而在2021年中国助农直播间中,有69.7%的消费者购买的原因是“质量过关”。二是对营养提出了要求。疫情使居家办公成为一种新常态,也使得80后、90后们有更多的时间面对生活,关注到米面粮油对健康的重要性,也因此更加关注农副产品的营养全面性。三是对能够满足轻食等特殊需求的关注提升。当代年轻人许多热衷于健身,对米面粮油等产品中营养成分的关注更多地放在了能够满足某项物质摄取量等,而“健身糙米”等概念的推出也正是迎合了该类需求。四是针对特殊人群的品类更加细分,如针对儿童群体的主食类目,宝宝大米、儿童面粉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农副类产品的综合品质情况,帮助消费者从专业、综合的角度选择“安全、健康、营养”高品质的米面粮油产品,町芒研究院评测团队从执行标准(Standard)+品质标准(Quality)+感官标准(Sensory)三个维度多个指标综合评测米面粮油类产品,并得出产品的最终推荐指数,即町芒优选指数(DCI),DCI数值越高则产品综合品质越好。

  截至2022年9月,町芒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已采集产品16000余个,合计约40万条数据,发布DCI榜单450+,评测类目已覆盖母婴、休闲零食、饮品、调味品等全品类食品领域。评测米面粮油副食类目涵盖全麦粉、小麦粉(中筋面粉)、挂面、橄榄油、芝麻香油、亚麻籽油、核桃油等,每个品类均筛选市售销量较高、受众较广的前30个品牌进行综合评测。

  根据町芒研究院对农副类产品DCI统计分析后发现,DCI≥9分(卓越等级)的产品占比为23.7%;9分>DCI≥8分(优秀等级)的产品占比51.8%;8分>DCI≥7分(良好等级)的产品为21.6%;7分>DCI≥6分(一般等级)的产品占比为2.9%。综合来看,町芒研究院所评测农副类产品综合品质表现较好,与休闲食品、方便速食相比,卓越及优秀等级产品占比较高。

  对于食用油的安全性指标检测,主要为黄曲霉毒素B_(1)、苯并[a]芘、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酸价及过氧化值。

  町芒研究院所评测食用油产品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植物油的原料在储存过程中极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从而被带进油脂中,黄曲霉毒素B_(1)在黄曲霉毒素衍生物中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属于一类致癌物。

  町芒研究院所评测食用油中,26%的产品检出苯并芘,并对这类芝麻香油产品进行相应的品质扣分。苯并(a)芘是一种致癌物,存在于煤焦油、炭烤食物、和工业污水中。植物油原料经被污染过的水浇灌后极容易残留蓄积苯并(a)芘,且此污染物可诱发人类的食管癌、胃癌,如经空气吸入还可诱发肺癌。食用油中检出的苯并[a]芘主要有以下三种可能:油料在种植阶段就受到污染;油脂加工过程中品控不严格;过度处理或储存时间过长等。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属于塑化剂,植物油在加工过程中,极容易因为生产条件或储存用具不合格,发生塑化剂残留情况,DEHP和BPA都是极容易被检出的塑化剂种类,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类雌激素效应,孕妇、婴儿和发育期儿童应远离DEHP。由于市场出现过儿童油被检出DEHP的案例(拉杜蓝乔),市场敏感度高,目标消费者关注度高。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最大残留量为1.5mg/kg。町芒研究院所评测食用油类目中,30%的儿童调和油产品检出DEHP,检测结果虽然未超标,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宝妈在选择儿童油时,对产品的安全问题最为关注,且更多的家长是给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添加辅食时食用。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属于抗氧化剂,抗氧化剂能直接降低油脂在储存过程中的氧化反应,提高油脂的新鲜度。2019年町芒研究院所评测儿童调和油产品均检出TBHQ,17%的儿童亚麻籽油产品检出TBHQ,检测结果均未超出国标要求限值(GB 26403-2011 食品添加剂 特丁基对苯二酚)。但是由于这类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为婴幼儿,町芒研究院对于婴幼儿食品有着更为严苛的打分要求,在评测过程中对于检出TBHQ的产品均进行相应的扣分。

  酸价和过氧化值能够反映油脂新鲜度。油脂在加工生产、灌装、储藏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被氧化、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等情况,过氧化值和酸价正是反应油脂酸败和被氧化程度的指标,也能判断该款食用植物调和油的变质程度。根据检测结果,所评测食用油产品的过氧化值实测值均在国标限值内,5.56%的食用油产品酸价超出国标要求限值。导致食用油酸价超标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原辅料选取不当、生产工艺条件不恰当,原材料、成品油储藏环境不当(如果油脂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存在密封不严、接触空气、光线照射、以及微生物及酶等作用,会导致酸价、过氧化值升高,甚至超过卫生标准)。

  对于中筋面粉、全麦粉的安全性指标检测,主要为苯并[α]芘、铅、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苯并[α]芘是一种污染物,和小麦的种植环境有关;铅也是小麦的生存土壤中极易富集的重金属;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俗称呕吐毒素,最容易污染谷物,它的产生和环境、温度、储存等都有关系。

  根据检测结果发现,中筋面粉、全麦面粉均未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7%的中筋面粉产品检出铅,45%的全麦粉检出铅,检出值均在国标要求范围内;3.7%的中筋面粉检出苯并芘,检出值均在国标要求范围内。究其原因,均与小麦的种植环境有关。根据町芒研究院产品品质评测标准,以上检出产品均进行相应的品质扣分。

  对于胚芽米的安全性指标主要为黄曲霉毒素B1、六六六,汞、铅、镉、无机砷。

  重金属检测中,参与评测的胚芽米产品均未检出汞,铅检出率为30%,无机砷检出率为90%,镉检出率为30%,以上产品重金属检出值均在国标限值范围内。虽然该类指标检出值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但由于该类食品的主要食用人群是刚开始接触辅食,从糊状食物过渡为其他颗粒食物的婴幼儿人群。町芒研究院本着“优中选优”的评价原则,对检出重金属和无机砷的产品进行相应扣分。谷物类农作物与其他作物相比,更容易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同时在加工以及储藏过程中,可能与食品直接接触,进而导致污染。根据町芒研究院对评测产品进一步分析后发现,胚芽米中镉和无机砷的来源多为自然界中存在的产地环境污染,建议生产企业从源头严格控制监控手段,注意原产地及原料选择,避免原产地原材料被污染的可能。

  黄曲霉毒素B1在黄曲霉毒素衍生物中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属于一类致癌物。相比于糙米和精白米,胚芽米更加容易霉变,产生对人体有强烈致癌作用的黄曲霉毒素。在本次真菌毒素检测中,胚芽米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

  六六六(六氯环已烷)属于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主要用于稻瘟病等农害,其药效具有强力和持久的作用,短期内分解和解毒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农业方面,它可以通过各种生物食物链富集并最终影响到人体健康。在本次农残检测中,胚芽米均未检出六六六。

  根据2021年魔镜市场情报对天猫京东总体消费趋势统计发现,与儿童相关的产品增长率都持续攀升,与儿童相关的新概念也被不断提出。儿童食品类目中销量同比增速最高的是宝宝零食,销售额同比增速最高的是婴幼儿调味品(新),儿童调味品在宝宝日常消费中已经渐渐从“可选”成为“刚需”。儿童亚麻籽油、儿童核桃油、儿童调和油成为宝宝在添加辅食阶段的重要调味品。各大品牌对核桃油、亚麻籽油的宣传,大多是能给宝宝补充亚油酸、亚麻酸,而其中又以亚麻酸中的DHA为主要宣传点。亚麻酸能在体内转换成富有脑黄金之称的DHA、EPA,这也是为什么儿童油会选择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更高一些的油品。商家对儿童调和油的宣传主要以“单一油只能凉调,升级后的儿童调和油烟点高,能炖、煮、炒的同时还能保留其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亚麻酸、亚油酸”。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对比这类儿童油产品,町芒研究院针对市售儿童调和油、儿童核桃油、儿童亚麻籽油分别进行综合评测,品质评测指标为亚麻酸实测值、亚油酸实测值、亚麻酸和亚油酸的比例、油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使用感受等维度。经过评测,町芒研究院发现三种儿童油存在以下4种情况:

  (1)亚麻酸的含量方面,儿童亚麻籽油远高于儿童核桃油、儿童调和油;儿童调和油的亚麻酸含量普遍偏低。

  (2)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摄入比例中,仅有8.6%的儿童油产品亚油酸和亚麻酸摄入比例达到了最佳比例,即更合理的营养配比;儿童亚麻籽油的摄入比例普遍较低,集中在0.3左右。

  (3)儿童调和油油品系数较高的产品,亚麻酸含量普遍都低。町芒研究院建议,如果家长只是希望选择亚麻酸含量更多的产品,建议直接选择单一油品的儿童亚麻籽油。

  (4)三种儿童油价格对比,儿童核桃油均价最高,儿童调和油均价最低;亚麻籽油每百毫升价格悬殊最大,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近5倍。

  多不饱和脂肪酸旗下的亚油酸(ω-6)和α-亚麻酸(ω-3),由于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所以被称为必需脂肪酸。在辅食中添加油脂,主要就是给宝宝补充母乳中不足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在接近亚油酸和亚麻酸最佳比例的情况下,亚麻酸含量越高越好。

  根据儿童亚麻籽油、儿童核桃油、儿童调和油三个品类的产品检测结果发现,儿童亚麻籽油的亚麻酸含量远远高于儿童核桃油、儿童调和油;所评测儿童调和油的亚麻酸含量普遍偏低。

  对于亚麻籽油来说,亚麻酸的含量越高越好。亚麻酸含量越高,可转化的DHA含量也就越高,根据检测结果来看,参与评测的15款亚麻籽油的亚麻酸实测值普遍较高,且整体差距较小。

  研究表明,长期过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会引起体内脂质的过氧化反应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导致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对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并非越多越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比例: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另外,亚油酸和亚麻酸在人体内相互协调制约,过多摄入某种脂肪酸,会限制另一种脂肪酸的吸收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膳食中,ω-6/ω-3脂肪酸的适宜比例为(5~10):1。同时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根据中国人自己的饮食结构,提出的推荐比例为(4-6):1。婴幼儿辅食添加过程是从单一到多样,整体结构较为简单,1周岁以内的婴幼儿,最佳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摄入比例为8.4:1;而1周岁至7周岁的儿童,最佳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摄入比例为6.7:1。

  根据町芒研究院儿童油评测标准,越接近该比例(6.7-9:1)的食用油产品,该指标得分越高。评测结果发现,在三种儿童油类目中亚麻籽油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摄入比例普遍较低,集中在0.3左右;核桃油整体情况更接近推荐比例;儿童调和油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摄入比例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2倍,这主要跟调和油产品本身的原料情况有关。

  町芒研究院评测的儿童油中,仅有8.6%的儿童油产品亚油酸:亚麻酸比例达到了最佳比例,即更合理的营养配比。

  目前市场上调和油品牌较多,但是主打儿童食用的调和油品牌较少。儿童调和油的目的是将不同油混合起来,提高烟点的同时还能将其中的营养更大程度地保留下来,所以调和油的油类组成就很重要。町芒研究院根据所评测儿童调和油的主油占比、主油烟点系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系数等,算出每款油的油品系数,油品系数越高,该指标得分越高。

  根据评测结果发现,儿童调和油中油品系数高的产品,亚麻酸含量普遍较低。调和油为了提高烟点,达到既能高温烹饪又能保留营养,必然会加入烟点相对高的油类,但烟点高的油普遍亚麻酸含量低,结果就会降低整体的亚麻酸含量。町芒研究院建议,如果家长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摄入更多的亚麻酸,建议直接选择单一油品的亚麻籽油。

  根据町芒研究院对三种儿童油售价进行换算对比后发现,儿童油品质高低与售价并没有直接关系。儿童油价格远远高于普通食用油价格;三种儿童油中,儿童核桃油均价最高,儿童调和油均价最低;亚麻籽油每百毫升价格悬殊最大,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近5倍。

  对于芝麻香油品质评测指标,町芒研究院重点分析的是“是否掺假”,芝麻香油是否掺假可以通过测试4种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来判断。町芒研究院将19款芝麻香油的4种脂肪酸含量进行送检,根据检测结果,所评测产品的脂肪酸比例都在规定范围内,均无掺假。

  根据食安通已公布信息,2020年全国市场监管局针对香油的检验结果,至少21批次违规添加乙基麦芽酚香精。町芒研究院对于参与评测的香油产品进行乙基麦芽酚香精送检,均未检出香精。

  对于中筋面粉和全麦面粉的品质评测,主要对蛋白质、镁、磷、钾、钙、铁、锌、水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对比,其中全麦面粉分为两大类,分别为黑全麦粉和普通全麦粉(黑麦是小麦的一种,是一种单独培育出来的特殊品种,比普通小麦富含更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当然,比普通全麦粉售价更高)。町芒研究院通过综合对比中筋面粉和全麦粉的7大营养素后发现:

  (1)与普通面粉相比,全麦面粉综合营养价值更高,但不同品牌全麦粉的综合品质差距较大;

  (2)根据全麦粉町芒优选指数排名情况,黑麦整体营养情况优于普通全麦面粉;

  (3)不同品牌的全麦粉产品膳食纤维实测值差距较大,实测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近5倍。

  根据检测结果,全麦粉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普通面粉。具体表现为:蛋白质含量方面,全麦粉优于普通小麦粉,平均蛋白质含量比普通面粉平均蛋白质含量高20%;全麦粉镁含量平均值是普通面粉的4.4倍;全麦粉磷含量平均值是普通面粉的2.7倍;全麦粉钾含量平均值是普通面粉的2.2倍;全麦粉钙含量平均值是普通面粉的1.9倍;全麦粉铁含量平均值是普通面粉的4.1倍;全麦粉锌含量平均值是普通面粉的3.2倍。

  全麦面粉和普通面粉不同的地方在于,普通面粉主要是加工的小麦胚乳部位,而全麦面粉则是加工的整粒小麦,有的含麸皮、有的则不含麸皮,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会比普通面粉更高一些。町芒研究院所评测的全麦粉中,80%的产品含有麸皮、20%的产品不含麸皮,在含有麸皮的产品中麸皮含量差距较大。

  全麦粉的麸皮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麸质含量越高,膳食纤维相对越多。根据检测结果,不同品牌的全麦粉产品膳食纤维实测值差距较大,实测最高值(12.1g/100g)与最低值(2.5G/100g)相差近5倍,不含麸皮的全麦粉产品,膳食纤维实测值均较低。

  胚芽米的品质评测指标主要针对镁、磷、钾、维生素B1、胚芽留存率、送达周期进行评测。

  矿物质镁、磷、钾和维生素一样,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在人体组织的生理作用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对于胚芽米这类碾磨度不太精细的谷物,胚芽米中的胚含有更丰富的矿物质镁、磷、钾、B族维生素。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常量元素参考摄入量》2018版,1~3岁的宝宝每日建议摄入量为镁110mg/d,钾为900mg/d、磷250mg/d,而矿物质是无法通过人体自身产生或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通过检测可以看到,胚芽米并不是智商税。与精白米相比,胚芽米在镁、磷、钾、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上有绝对优势。町芒研究院建议宝妈可以经常给宝宝食用胚芽米,帮助他们从食物中补充更多的镁、钾、磷及B族维生素。但是不同品牌的胚芽米产品在营养表现上差异较大。

  胚芽米是指稻谷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其胚芽部分的一种精制米,而留胚率必须达到80%以上。大米胚芽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胚芽重量仅有稻谷的3%,却拥有60%以上的营养,所以胚芽留存率和完整率是衡量胚芽米品质的重要指标。

  根据町芒研究院对市面上在售胚芽米的评测结果发现,市面上胚芽米宣传的留胚率多为85%或90%,然而胚芽米的留胚率实际情况真的和宣传数据一样吗?根据评测结果町芒研究院发现,部分产品宣称留胚率高达≥98%,实际肉眼几乎看不到任何胚芽。

  在感官评测环节,对于胚芽米、全麦面粉、中筋面粉这类产品,主要从煮/蒸前、后的色泽、性状、气滋味三个指标进行打分。对于不同油品的食用油,主要通过实验室的恒温仪器,对食用油进行不同温度梯度下进行感官评测。

  胚芽米主要消费人群是婴幼儿宝宝,宝宝的味觉非常敏感,食物的滋味口感直接影响孩子是否能够接受,父母对于感官评测环节较关注。

  在所评测的胚芽米中,有50%的产品能够做到色泽呈黄白色,口感软糯弹牙,米香浓,后味甘甜;10%的产品出现口感偏硬,不适合咀嚼能力不强的婴幼儿,闻着略有哈味,吃起来有陈米味。针对出现这一情况的产品进一步调研发现,该产品的送达周期较长。米从脱壳——包装——出售——到达消费者手中,周期越短代表胚芽米的相对“新鲜度越高”,所以周期越短越好。町芒研究院建议家长选购送达周期较短的产品(送达周期10天以内)。

  对于全麦面粉与中筋面粉的感官评测,町芒研究院在同样操作流程的情况下进行蒸制。整个流程均保证了面粉损失率控制在5%,同样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去掉了最高分和最低分,下面是全麦面粉及中筋面粉的感官评测分值情况,感官评测满分5分。

  通过感官评测对比发现,中筋面粉在口感上的分值普遍高于全麦面粉。不同产品的全麦面粉做成馒头后口感差异也比较大,大多数含麸量较高的全麦粉口感偏硬、粗糙,会出现“后味发酸、口感过于粗糙、像在吃糠”等评价,也有个别产品感官表现优秀,既保证了含麸质,口感又很软。整体来看,全麦面粉并不适合直接蒸馒头,更适合做全麦面包或者掺一些普通面粉中和口感。

  对于不同油品的食用油,主要通过实验室的恒温仪器,对食用油进行不同温度梯度下进行感官评测。根据评测结果,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个别的儿童植物调和油会有不同程度的哈喇味和苦味,尤其在加热后苦味严重,哈喇味更加明显。对于更适合凉拌的亚麻籽油来说,生吃的口感直接影响体验感,町芒研究院所评测亚麻籽油整体感官表现良好,均属于闻着有淡淡清香,质地略为浓稠,口感顺滑醇厚,但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入口发苦”,对于孩子来说,亚麻籽油的营养价值虽然很高,但是“苦味”实在难以接受。

  目前,我国粮油行业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进入者正不断增多,但得益于品牌知名度较高等因素影响,几家知名企业行业龙头优势较为明显。其中,耳熟能详的食用油品牌有金龙鱼(行情300999,诊股)、福临门、胡姬花、鲁花等;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面粉品牌有新良面粉、五得利面粉、金沙河面粉等;知名度较高的米面粮油品牌有金龙鱼、十月稻米、福临门、柴火大院、稻花香等。下面从特色产品、经营背景、营收规模等对农副产品行业3家较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中储粮集团、北大荒(行情600598,诊股)农垦集团、金健米业(行情600127,诊股))进行比较。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农副产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已有长足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装备投入和技术研发水平亟待改善。农副产品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农副产品加工。目前,农副产品加工业存在明显的加工装备创新能力不强,行业内对加工设备改善重视程度低等问题,这严重制约我国农副产品加工装备产业发展。一方面农副产品加工设备的创新主体较少,同时行业内暂未有明显集群现象,许多设备制造企业都是小型企业,囿于技术和条件只能一再模仿、重复,农副产品加工设备质量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政策推动了行业间对农副产品加工工艺的研究,加工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加工设备发展速度,这使得加工技术得到提升,但现有设备加工能力无法满足技术要求,或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跟上技术的步伐,这显然失去了提升技术的意义,造成技术和装备脱节。

  二是行业缺少严格监管机制,农副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不一,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农副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以从多方面来看,首先农产品加工过程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正如上文所述,大多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设备同质化严重,加工水平不高,无论是国家还是行业间对加工过程的质量监管体系都不够全面,加大农副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其次供应链中的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均可能产生污染,但目前缺少严格的农产品加工质量监管体系,农副产品从生产、加工到以上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行业缺少严谨的检测工序,难以明确责任,不利于行业管理,无法保证农副产品质量。最后,在行业监管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黑心商家会以次充好,不同于前两种情况是受限于条件和技术,第三种情况带来的危害是广泛而严重的。

  三是行业集群现象暂未形成,供应链上下游无法构建利益共同体。相关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业在空间上较为分散,没有明显的产业园区,上下游之间不能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尽管目前各地已创建出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但未与下游销售端如批发市场、超市、个体销售者等,和上游采购端如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等搭建有效链接,同时受到原材料、技术和设备等因素制约,园区内企业仍主营生产,即使建立了园区也无法合理安排市场中供销渠道,易诱发无序甚至恶性竞争。

  四是农副产品生产过程中副产品未得到有效利用。由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仍以初加工为主,农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初级加工工艺对副产物利用程度有限,研究表明,我国对农副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仅40%左右。在2013年的一篇报道中称,我国粮食加工副产物中,碎米利用率最高,但也仅为16%;其次是米糠的利用率,不足10%,而稻壳利用率不足5%,米、油料副产物利用率在20%以上,2013年一年我国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约5.8亿吨,其中有60%作为废物丢弃或闲置未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一方面存在利用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存在着过度加工的问题。过度加工主要表现在粮食加工中,由于市场的需求和追捧,“精良、洁白”成为面粉的选择标准之一,这使得加工过程中片面追求极致的外观。粮食碾磨加工中,大米出品率应在70%—75%,小麦面粉应达80%以上,但我国大米、小麦面粉平均出品率仅为65% 。过于加工导致每年损失150亿斤以上,不仅造成营养损失,更造成粮食资源浪费。

  但即使是面对重重困境,农副产品行业也依旧存在机遇。不同于以往农副产品“加工简单、利润低廉”,在未来,农副产品的获利空间将有大幅上升。数据显示,新一代家庭主力90后逐渐关注养生,79.1%的90后认为健康饮食是养生的重要调理方式。米面粮油食品作为饮食的基础消费,同时也是日食用量占比较高的消费品,消费者对其品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推动了品牌升级;同时对于大宗物品,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本就很低,而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升高,消费能力增强,在更高品质要求之下价格敏感度进一步降低,行业附加值及盈利能力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此外,消费者更细化的需求也引导米面等行业加快了整合进程,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行业发展趋势都在向优质产地布局、产品多元化以及品牌化靠拢。首先是国家政策在积极培育发展行业新模式,推动行业向科技型、智能型、集群化改善。农副产品行业科技型未来突出表现在国家深入实施“科技兴粮”,鼓励粮食企业与科研机构、涉粮院校合作,加强粮食营养健康、质量安全、精深加工、绿色仓储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创新,培育一批创新型粮食企业;通过加快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粮油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配备上仓储、加工、质检、物流等服务功能,推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智能化主要表现在销售端,互联网浪潮为农副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利用好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工具,探索线上直营店、进入固定直播间等新经营模式,能够更方便快捷了解消费者所需,有利于产品方向正确调整。

  益海嘉里在研发之路上深耕多年,积极探索了中国面食发展方向,益海嘉里面粉在国内拥有二十余家面粉生产企业,其产品充分依托“集团研发中心、事业部产品管理、工厂品研部”三级新品研发体系,采用了民用粉专用化、烘焙粉差异化的生产营销模式,自主研发的“金龙鱼”多用途小包装粉、“花鼓”高端烘焙粉、“香满园”牛肉面专用粉等市场细分产品,并启动了“鲜湿面”“活性发酵空心挂面”“意面”等新项目。

  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又名为“藕面”的空心挂面又一次走入了大家的视线中。由于其条细心空,相对普通挂面,更易消化,也更易入味,因此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样也受到了企业的追捧,许多中小企业、挂面制作坊开始尝试生产空心挂面。但是空心挂面制作的过程繁琐,制作周期长,而且对湿度、温度要求苛刻,受天气影响较大。前期民间作坊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古法,即采用盐水加面,在发酵下制作成“空心”。但发酵时间控制不好,就可能引起微生物滋生,不利于食品安全。空心挂面市场缺乏成熟的工艺和完善的生产方法。

  为了改善这一困境,也为消费者带来真正有营养、口感好的空心挂面。金龙鱼试验团队通过创新发酵技术,在传统空心挂面基础上,发明了全新一代空心挂面——活性发酵空心挂面。因为其采用了低水分发酵技术,应用了活性酵母和分段发酵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一来面团经过活性发酵,能够将营养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物质,二来影响钙元素、铁元素等微量元素吸收的植酸也能被酵母分解,三来酵母本身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提高了挂面营养物质吸收率。同时,保证了面条能够“空心”,也避免为了抑制微生物过度滋生而加入大量食用盐,这样产出的面条口感更好、面香味浓郁。

  近年来中粮集团根据新疆饮食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出细分类目新产品,如新疆麦芯小麦粉、福临门富纤黑麦粉、以及香雪馕饼专用小麦粉。与普通小麦相比,黑麦所含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都远远高于前者,适合制作面条,对于热爱大盘鸡的新疆人民来说,可谓是普通小麦粉的首选优良替代品。值得一提的是,香雪馕饼粉在2017年就已经推出,而《馕(饼)专用小麦粉》是2019年10月01日才开始实施的一项行业标准。新品的推出不仅仅是打开了地域市场,更为产品细分、促进消费升级铺好了道路。随后市场上陆续出现了面包粉、饼干粉、自发面粉、汤用淀粉、糕点粉等等,面粉产品市场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从农副产品消费者画像中可以看出,社会消费主体逐渐转变为80后90后。在疫情反复的当下,年轻消费主体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在发达的技术之下米面粮油等产品的储存时效也越来越长,消费者因此开始倾向于囤积更多的农副产品在家中,以备不时之需。

  对消费者来说,囤积的食品越多,对于食品的营养需求和安全要求也越高。首先是考虑到“囤积”的目的,是为疫情足不出户而囤,或者因较“宅”的个性而囤,此时米面粮油等提供的营养支撑较多,营养成分当然是越全面越好。其次年轻的消费群体越来越热衷于健身,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采购米面粮油时,“成分党”逐渐增多。最后,消费者处于健康需求,对于“少油少糖”的饮食越来越推崇,米面粮油的消耗已经有所减少,食品的结构稳定、易于存储已经成为一大卖点。

  行业内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些变化,越来越多的在产品中突出成分、配料,迎合健康需求。

  在未来,企业要持续提升食用油市场比例,一是要重视油料开发,选择营养更加全面的油料产物;二是可重视油品的脂肪酸组成和比例、生理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生产营养健康的功能性油脂等;企业要更多地拓展米面粮油市场,可从微量元素含量、谷物丰富性、膳食纤维含量等方面入手,打造成分优秀的健康产品。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米面粮油都是以“原料+品类”命名,如小麦粉、鸡蛋面条、花生油,但实际使用时消费者都带着具体使用目的去购买产品,现有产品仅能提供一个大概消费方向,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前需要做大量功课,搜索“做曲奇哪种面粉合适”等类似的内容,这使得消费者花费的时间增加,且不一定能够买到合适的产品。

  从这个角度出发,商家不妨自己给自己打广告,直接推出人群对口、功能对口的产品,如宝宝面粉、健身专用面粉、曲奇面粉、炒饭米等,抢占市场先机,突出产品优势与特点,使得消费者一旦有对口需求就能够联想到该产品,提高双方效率。

  同时,考虑到独居或青年家庭比例上涨,可以设计“一人份”、“双人份”面粉、油等小包装,减少对用量不熟悉的人群购买焦虑。目前,像金龙鱼等品牌已经推出“小瓶高端尝鲜”油,在未来,农副产品必因“细分化”而“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必然成为新的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食用油市场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等,而由于南北消费偏好不同,小麦粉在北方销量要明显优于在南方销量,面对种种差异,企业可以主打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使顾客群体产生归属感、亲切感。一是针对需求画像中的地域差别设计更有针对性口味的产品,例如中粮香雪在新疆地区推出的打馕面粉,就能够有效地占据需要制馕片区的市场,对于其他地区想要尝试自制馕的消费者,在面对各种“高筋粉”、“低筋粉”等时,一定会率先选择更有针对性的产品;二是对有明显地域消费偏好或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设计差别定价,对于消费量大的区域,可以适当改变价格,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产品形象;满足消费者品牌消费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培育顾客的忠诚度;带动新产品的销售,扩大产品组合。

  2020年初,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农副产品面临着“没有销路”、“走不出去”的困境,但是助农直播的到来给整个行业注入了一泉活水。在工厂中、在运输站点里,在直播间中,“主播+粮农”、“主播+果农”的搭配越来越多,给在疫情中被困家里的消费者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也为他们的每一笔消费带来更丰富的意义。

  从那时起,农副产品就已经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时至今日,仍能看到许多直播间有专售农副产品,如“东方甄选”。由此可见,农副产品与直播间等“互联网+”形式的结合,能够较好地拉动人气,对农副产品行业和直播间双方均有益。

  除了依赖于外部的直播间,农副产品企业自己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例如主动利用“中国农副产品交易网”,了解市场行情、供应关系、展示产品以及提前了解农副产品展销会,积极参加线下活动等,也可以积极主动组建自己的直播间,节约直播成本。

  [8]2022年粮油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空间分析 米面粮油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町芒优选指数(DCI)由町芒研究院研究发布,从执行标准(Standard)+品质标准(Quality)+感官标准(Sensory)三个维度综合评测一款产品,所得出该款产品的最终指数,即町芒优选指数(DCI),数值越高代表综合品质越好。町芒优选指数(DCI)从多个维度考量,为消费者推出品质上乘的产品,进而引导消费者为品质生活做出聪明选择。

  町芒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是町芒科技为赋能食品行业品质发展而成立,提供品质认证、新品研发、质控咨询的服务机构。研究院依托自有检测机构及掌握的上下游一手数据资源,设立数据研发中心,独创町芒优选指数(DCI)和町芒尝鲜指数,为市场研发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品牌提高影响力,帮助消费者做消费决策。

  自成立以来,町芒研究院已联合机构、平台、媒体发布町芒优选指数(DCI)榜单450+篇,涵盖450+个食品品类,总计40万条产品信息,发布30+份专项产品研究报告、细分领域前瞻分析、行业研究白皮书等,共享食品行业研究数据。

  未来,町芒研究院依旧以“赋能、研发、质询”为服务导向,力求促进食品行业良性发展,助企业、品牌实现突破+创新的升级目标,从而带动整个食品领域的高品质发展。

栏目分类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利澳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