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天运注册平台-怎么样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1-20 18:30   

  天运注册平台-怎么样1.猪舍的建造: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0m2(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但猪舍不能低于10m2),猪舍墙高3m,屋脊高4.5m,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饮水器。饲养猪15头左右。

  2.发酵床:一般地下式发酵床应该下挖0.5m左右,铺上垫料后与地面平齐,地上部分四周砌矮墙。

  (1)菌剂用量:20㎡猪圈(15头猪左右,)用金宝贝发酵助剂2Kg,先将1.6Kg一次性撒完,其余作增补用。

  (2)稀释:金宝贝发酵助剂与米糠(或玉米粉,或麸皮),按1:5以上的比例均匀混和稀释(新鲜米糠的营养效果优于陈旧米糠),再均匀撒入锯末中,有条件的可适当喷撒5%的红糖水到米糠菌剂混和物中,促进菌群繁殖。

  (3)锯末用量:20㎡猪舍垫料厚度不低于0.5m,锯末总用量约10m3。发酵助剂可一次性均匀撒入全部垫料中,也可分3~4层局部性集中撒入。

  (4)垫料:用锯末或锯末与稻壳、秸秆等混合,但表面20~30cm仍用锯末。注意稻壳要破碎适度(长度在0.5~0.2cm)。

  (5)湿度:猪排尿后垫料的最大湿度不能超过65%,防止雨水或地下水渗入床内。

  (1)进床:选择60~70日龄、体重达23~28Kg猪仔进床,进床前要做好疫苗接种、体内外寄生虫防治。

  (2)饲料:主要由玉米、大麦等原粮组成,不能使用促进生长的添加剂和抗生素类药物。

  (3)消毒:场区、猪舍周围环境、舍内硬质地面、墙体及用具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后翻一次圈,促进菌群繁殖,达到新的平衡;每批猪调出后,要清扫干净,硬质地面彻底清洗,10~15d后进行新一轮养殖。

  1)降低发酵床垫料的厚度:降低发酵床的厚度,不仅减少了垫料的发热量,利于猪拱翻到底,促进垫料中的热量散发,降低猪舍温度。

  3)降低养殖密度:建议1.5~2m2/头;在高温季节养殖密大会造成环境温度升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1)屋面喷淋降温:在屋面增装喷淋,在高温时直接将井水喷淋屋面,可有效降低舍温。

  2)舍内喷雾降温:是瞬间降低环境温度和给垫料补水的有效方法,在最热的中午时间开启喷雾装置,一般每次开启10min左右,而且是。喷雾降温的关键是喷头要雾化好,使喷雾出来的水粒足够小,在空气中就雾化,并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挥发掉了。

  3)加强通风:在高温湿热的天气,开启风扇是解决空气闷热的有效措施,开启的方法都是将室外的空气往养殖房舍内吹,促使内外空气流通,改善猪舍湿热环境。

  4)运用降温水帘:大型养殖场,在初建时安装降温水帘风扇是最好的降温措施,它可以在夏季很好地应对各种发酵床带来的闷热问题。

  5)遮阳网降温:建棚式猪舍时可同时建好活动遮阳网设施。注意遮阳网与猪舍屋面要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并且以活动式遮阳设施更好。

  1)增喂青绿饲料:夏天正是青绿饲料比较多的季节,可以采集一些青饲料,粉碎或切碎后,以一定比例加入到饲料中一起喂养,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猪热应激的效果。

  2)适量添加盐分: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小苏打粉可以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减少热应激。

  添加量为每头每天3~8g,拌入饲料中喂,也可以选择在饮水中添加0.1~0.2%的小苏打粉。

  3)保证清洁饮水:夏季猪舍要有足够的清洁饮水,让其自由饮用。有条件的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等进行应激预防。

  4)做好蚊蝇防治:做好蚊蝇的预防,可以减少猪因蚊子、苍蝇骚扰带来的烦躁不安,减少热应激,防止疫病传播。

  5)适时喂食:在比较凉爽的时间段喂猪,也可以采用湿拌料的方法喂猪,要求猪一次性吃完,以防止食物霉变。

  6)增加饲料营养。在夏天猪的采食量下降,适当增加猪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浓度,提高猪的抗性,促进猪的生长发育。

  笔者所在的广西博白县历来就有悠久的养猪传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但伴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养殖污染及环境保护问题愈加突出,成了困扰养猪业发展的一大瓶颈[1]。在县领导的推动及对欧美先进国家养猪技术发展考察基础上,结合县域气候地理条件特点,通过技术攻关,积极探索节能环保、高效益的养殖新方法,创立出了高架网床节能减排生态养猪这一契合南方特点的新型养猪技术,为从源头上降低养殖污染并最终实现零排放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脏、臭、累”是我国生猪饲养行业所无法回避的一个严峻问题。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也是生猪饲养大国,年产猪肉量几千万吨,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据实地测算,饲养一头生猪需要用水0.05t,需排废水0.04t,碳排放量等同于19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其氨氮排放量严重超过土地承载能力。按国家标准,废水处理最低需20元/t,这对规模化养猪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特别是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更是使广大养殖企业雪上加霜。但生猪饲养不等同于其他污染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集中于不发达地区,事关广大农民的经济效益,且其污染特点不是急剧性的,不能简单采取关闭就了事;同时,生猪饲养是关系民生工程的大事,必须慎重对待之。即使部分地区采用了水泡粪饲养模式可以节约部分用水量,但因为广西地区气候高温湿热,虫蛆蚊蝇较多,各种有害气体很难得以排除,加之生猪粪污量比较大和区内山区较多实际情况,配套设置难以大面积展开建设的实际情况很难得到克服,为此,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模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2]。

  针对传统养猪模式中的弊端,特别是对外在环境产生的巨大污染,生态养猪模式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其中,高架网床技术是目前发展较好的一种新型养猪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高架网床、通风道和排污道等主要设施。该技术将猪舍分为2层:底层为集粪区,表面要用水泥进行硬化,高度设置成1.9~2.5m,并安装好控湿、控温和控风设备;二层为饲养区,生猪在这一层进行饲养,高架网床由全漏缝地板编织成,围栏将其分为几个猪圈,二层的入口处应设置有降温通风设备,内部高度应为2.4~3.5m。

  同传统养猪技术相比,高架网床技术能够使每头生猪饲养成本降低约200元,排污量减少约90%,通过林木和鱼塘的消纳,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同时,还尽量少的占用耕地,不使养殖规模扩大过度;实现了栏舍的免冲洗,减排节能效果很好;全漏缝,使猪群远离粪便污染,尽量降低猪患病概率;实现了集约化生猪养殖,通过高度自动化,降低了人工成本;设计了固液分离、干清粪和雨污分流,结合微生物发酵、沼气及林木消纳,确保了良好的治污效果。表1为高架网床同传统生猪饲养模式对比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模式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

  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对工艺上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猪在网床上方饲养,通过下方的全漏缝将排泄物全部落到底层地面。底层的水泥硬化地面设计成30°~40°的斜度,通过人工就可以很方便地将粪便进行收集。猪尿通过30cm×30cm的收集沟进入固液分离池进行处理,猪粪在这一环节实现了脱水处理,使猪粪渣同猪尿有效分离开[3]。一般情况下,猪粪渣都能够控制在60%以下的含水量,这就便于后期的打包外运工序,使其非常方便地用于农田有机肥。另外,工序中所产生的污水还能够通过沼气池的发酵用在经济林木等的喷灌上,更加节约了种植业成本。猪舍设计有雨污分流,通过屋顶的集雨槽和栏舍边的雨水沟,使雨水得以直接外排,防治污水进入污水池形成二次污染,而污水沟内污水经过专用管道进入到固液分离系统中。有的养殖企业还将微生物技术配以适宜饲料配比以除去猪粪臭味,从而降低粪便对环境污染,或者采取自动刮干粪技术,克服了现有机械刮粪方式下粪尿水一起刮的传统模式,确保了清粪技术高效有序。

  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一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所养生猪排泄的粪便由漏缝板漏到底层地面,使生猪同粪尿实现了有效分离,使养殖过程中所用栏舍实现了免冲洗,养殖所用水量降低了90%以上,污染处理系统压力大大降低,从源头上控制了整体排污量。同时,栏舍的用电量比较少,每个猪舍平均只需100元左右水电费进行运转,降低了额外养殖成本。二是提高了生猪整体抗病免疫力。生猪在高架网床的上方生活,使其远离了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不良影响,使空气保持了较好的控制质量,生猪的抗病力显著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患病猪的出现大为降低,并最终降低了药品,特别是抗生素等的滥用。另外,由于猪身上的汗腺不是很发达,自身很难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体内所产生的毒素,而排泄物又是毒素积累的主要地方,高架网床饲养模式下,生猪远离了粪污,自然就会减少疫病发生;同时,清洁的环节也保证了饲料较高的转化率,实现了集约增效。三是获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经过实际测算,肉料比达到了(1∶2.75)~(1∶2.5),明显高于传统养猪业(1∶3.5)~(1∶3)的肉料比,普遍可以提前约半个月,即在4个月时达到120kg时生猪就可以出栏,缩短了出栏时间,生猪的平均饲养密度达到了0.8m2/头。平均测算单头生猪可节约1~1.5kg饲料,至生猪出栏每头可以最多节约七八十千克饲料,很明显可以有效提高生猪饲养利润。四是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因高架网床模式下并不需要经常对栏舍进行冲水,从而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明显降低。如果条件好的养殖户或企业再辅之以自动投料设备,则单个工人就可以喂养三四千头生猪,这是传统养猪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经过养殖户实际工作,采用高架网床饲养方式,平均猪肉降低成本最低为2元/kg,提高了经济效益。

  当前,广西全区特别是笔者所在的博白县养猪业正处在转型升级提高的关键时期,由于高架网床所具有的产业增效明显、污染减排效果良好的显著优势,势必得到业界及广大养殖户的高度关注,也是传统生猪养猪业的必然发展方向,这对未来建立生猪饲养中心下全程兼顾有益微生物菌群的微生态现代农业系统,并进而逐步推广至肉牛奶牛、肉鸭肉鸡养殖等方向,意义将会是十分积极的。

  [1]宣苏哲.生态养猪新模式:高架网床技术[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5-11-22.

  保育猪养殖技术是提升规模化猪场效益的关键要素。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同时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现总结如下。

  饲料技术是养殖技术中的基本内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饲料技术包括原料选用、加工工艺和配方组成等环节。为获得优质稳定营养均衡的饲料,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严格选用优质原料,确保饲料具有相应的营养基础;其次,注重提升加工工艺,确保饲料既有良好的适口性,其营养成分又不被破坏;最后,注重配方的均衡性,根据保育猪实际营养需要来确定饲料成分与含量,确保营养的均衡、全面,从而提供保育猪成长所需营养。只有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才能发挥养殖效益[1]。

  饲养技术也是养殖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做好保育猪猪群饲养技术工作,需切实掌握以下技术要点才能夯实养殖效益。

  规模化猪场养殖量大,需重点关注猪群生长环境。良好的舍内环境是保育猪健康、茁壮成长的必备条件。尤其要确保猪舍内良好的通风,控制养殖密度,强化通风换风,为猪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2]。

  通过分群饲养,能更好地促进保育猪的生长,且饲养效益和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一般以“窝”为单位,每窝为一群。猪的分群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猪的年龄、饮食习惯、体型等,尽量将同一类型的猪分在一个组,避免猪群出现抢食的情况。只有科学合理地分群,才能提高分群的有效性。每个保育猪舍分配的数量应在30头以内。在对保育猪分群过程中,还要按照最佳的时间段对保育猪进行分栏。保育猪在白天最为活跃,反应能力和抗击能力较强,应尽量在晚上分栏。当保育猪分群后,需要注意保育猪生理反应、应激反应和进食情况等,注意保育猪在陌生环境下的生活情况,预防因此导致保育猪食欲下降。强化保育猪的精心管理,结合保育猪实际需要有选择性的调整投喂的次数,并注重保育猪的维生素的补充,这样避免保育猪在新环境下出现疾病。

  保育猪的健康成长需要精心的呵护。加强疾病的防治,注重保育猪免疫能力的提升,科学开展免疫工作能够有效对于疾病进行预防,降低保育猪的病发率。因此,饲养人员应该对于保育猪常见的疾病进行分析,并根据保育猪高发的疾病,选择性做好免疫工作,尽量避免疫病的出现。

  严控保育猪瘟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应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疾病规律,并强化保育猪的清洁、消毒,从源头上降低发病几率。对于发病的保育猪需要及时治疗,必要时隔离,注意保育猪舍卫生、饮水,特别是应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和抗生素,提高保育猪的抵抗能力,最大化的限制病菌的感染[3]。

  综上所述,在规模化保育猪场保育猪养殖过程中,应切实掌握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结合养殖场需要,对保育猪饲养的方式方法进行优化,着力提升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保证保育猪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2]李少怀.浅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南方农机,2017(1):42.

  随着养猪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肥东县养猪业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畜产品安全;二是养猪效益;三是环境治理。导致这三大难题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残留、能源紧缺、疫病控制、环境污染。要建设美丽中国,美好肥东,作为一名畜牧兽医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深入调查研究,推广新技术。2010年,肥东县从专项资金中拿出100多万元对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引进与推广。笔者通过参与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该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促进该技术在生产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发酵床养猪又称为畜禽粪便原位降解健康养殖,在国外又称深层垫料养殖或自然养殖,是一种实现畜禽粪便原位降解的生态、环保、经济方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就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益生菌资源,集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养殖技术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养殖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在猪舍中填入深层有机垫料,让猪粪便在有机垫料中通过微生物发酵降解,充分运用空气对流和太阳高度角原理、生物发酵原理、温室和凉亭子效应原理、有益菌占位原理,达到促进生猪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同时,实现猪舍(栏、圈)免冲洗、零排放、无污染的和谐统一[1]。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搭配稻壳、木屑、秸秆粉、米糠等有机物,利用有益菌剂经过发酵处理制成养猪垫料层,以猪粪尿为基础营养,通过碳氮比、粒度、水分调节促使有益微生物迅速繁殖,从而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猪生长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粪尿等排泄物也不断地被消化分解。

  该技术具有“三节省,两提高,一增长,零排放”等诸多优点,即省水、省料、省劳力;提高抵抗力,提高畜肉品质;增加养殖效益;无污染,实现零排放。①彻底解决养猪对环境的污染,解决粪便处理难题,不仅使猪场环境得到改善,而且推动了新农村建设[2-3];②改善猪生长环境,促进猪只健康生长。由于发酵床猪舍采用全开放形式,猪舍温湿度适宜,光照充足,通风透气性好,利于猪的生长。猪粪尿在发酵菌的迅速分解下,猪舍中不会臭气冲天和蚊蝇滋生。另外,有益微生物能够提高猪只的抗逆、抗病、抗应激能力;③提高商品肉的质量。饲养过程中抗菌性药物、抗生素用量少甚至不用,能够提高猪肉的品质;④变废为宝。垫料在使用3年后,形成可直接用于果树、农作物的生物有机肥,达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效果;⑤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每个人可饲养母猪100~200头或育肥猪500~1 000头,养殖量大大提高,这是因为该技术不用进行水冲猪舍和清除猪粪,劳动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⑥经济效益增加。发酵床养猪技术比传统养殖技术节约水用量75%~90%,仅在水电、兽药、饲料等方面的节约,每头猪可增效50~80元。

  安徽省发酵床养猪技术从2006年开始在蚌埠地区试验应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安徽省夏季高温高湿的自然条件,在别国研究应用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院校及推广部门开展了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通过试点,该项技术以“环保、安全、高效”等优点逐步得到广泛的认同,已在16个市全部应用,形成良好的推广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合肥东大门”的肥东县,是生猪养殖大县,年出栏生猪90余万头,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在该县的推广应用,对推进肥东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肥东、改善新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在全县推广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对验收合格的新建发酵床猪场进行奖励,并成立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专家组,重点从猪场规划、猪舍设计模式、发酵剂筛选、发酵垫料选择、发酵床日常管理、防暑降温、防疫消毒、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肥东县的发酵床养猪技术和模式,已建成并产生良好效益的达7家,建设面积超过5 000 m2。现就这几家的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发酵床要保持通透性、防雨淋、防水浸这一特点,肥东县在推广应用时根据地理环境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选择不同的设计模式:在南方,靠近巢湖流域的养殖场,选择地上槽模式,推广面积超过1 500 m2;在北方,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养殖场,推广地下槽模式,推广面积超过3 000 m2;在南北之间的养殖场,采用半地下槽模式,推广面积超过600 m2。

  一是地上槽模式。在地面上建设垫料槽,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基本持平或略高,操作通道、硬地平台要垫高50~100 cm,保育猪、育肥猪分别垫高50~80、100 cm左右,利用猪舍外墙、硬地平台的一侧建设长槽,并用铁栅栏进行分隔,形成多个圈栏,以免猪只相互串栏。二是地下槽模式。在地表面以下建设垫料槽,槽深60~100 cm,保育猪、育肥猪分别为60、100 cm左右。若是新建猪场,地下长槽一次性开挖,再用铁栅栏分隔成多个圈栏;若是旧猪舍改造,则可以在原圈栏进行坑槽开挖。三是半地下槽模式。地上、地下各建1/2垫料槽,操作通道、硬地平台用开挖的地下部分的土回填。保育猪、育肥猪的槽深分别为60、100 cm左右,长槽的建设与分隔模式同地上槽。

  为使发酵床性能良好,应科学选择垫料。实践表明, 发酵料以碳供应强度大、供碳能力均衡持久、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为佳,以提高碳氮比,保证发酵床养猪垫料原料或原料组合总体碳氮比超过25∶1。

  垫料的配比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获得原料的成本、难易进行适时调整。现以肥东土山生态猪场为例,新建设计了300 m2锯末+玉米秸秆的地上槽模式和在地势较高的土山脚下改造设计了300 m2锯末+稻壳的地下槽模式。具体配方:锯末60%、玉米秸秆/稻壳35%、深层土5%;辅料:粗盐0.3%、米糠2.5 kg/m3;菌种:粉状菌种0.25 kg/m3、液体菌种2 kg/m3,最好选择推广液体菌[4-5]。2种方式各有利弊,锯末+玉米秸秆作为垫料原料组合,由于玉米秸秆透气性较好,发酵床散发温度较快,所以适合夏季防暑降温,也可省去硬地平台。但由于玉米秸秆比较松散,长期拱压,床体下降较快,所以要适时翻床和添加锯末。锯末+稻壳作为垫料原料组合,由于稻壳透气性差,发酵床散发温度较慢,所以适合冬季保温。但要保持通风透气,适时掌握温湿度的变化,加强疏粪管理,调整饲养密度。发酵床的养护就是要长期保持垫料适当的通透性,可经常翻动垫料,翻动深度保育猪、育成猪分别为15~20、25~35 cm。为使垫料中微生物正常繁殖,其水分含量通常应保持为38%~45%。因此,要经常检查发酵床垫料的水分含量,当垫料的水分下降时,要采用加湿喷雾提高垫料的水分含量,以免微生物的繁殖受阻。由于消化分解粪尿会损耗垫料,所以为使发酵床性能稳定,当其垫料减少10%时,要及时进行补充,并将新料与发酵床的垫料均匀混合,调节好水分。

  正常的免疫程序不可减少,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尤为重要,但抗生素等药品的用量可逐步减少,减少量一般可达50%以上。对严重感染或具有典型疾病特征的猪只立即隔离观察,进行治疗或淘汰,切实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由于垫料中存在发酵菌种,一旦发生疾病或疫病流行,必须要进行消毒。而正常消毒几乎不影响发酵床的工作,消毒时隔一段时间不要翻床。

  3.3.1 发酵床正常温度的处理。影响发酵床温度的因素主要是水分和通透性,有时表现为单因素影响,有时表现为双因素同时产生影响。如果水分偏高和(或)垫料过于疏松,发酵强度会加大,温度就会过高,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垫料稍微压实,或者补充部分干料后将垫料稍微压实;如果水分偏低和垫料透气性稍差时,发酵产生的温度向空气扩散慢,往往会形成局部高温,通常可以通过适当补充水分、增强垫料通透性来解决;如果水分过高或过低也会导致发酵床温度过低,解决的办法就是调节好水分;如果垫料通透性过低,发酵床温度也低,这时就要通过疏松垫料,以增加垫料发酵强度,从而提高发酵床温度。

  3.3.2 夏季防暑降温措施。一是提高猪舍防护结构的隔热能力;二是调整垫料厚度和湿度,在我国南方地区,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通风降温已经不能起到明显作用了(猪舍内外温度都会高达40 ℃以上),垫料如果过厚,两者的热量叠加,温度就更高了,所以要把垫料的厚度降到45 cm左右;三是重视猪舍通风,用水帘或冷风机降温;四是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五是调整饲喂时间,补充钠、钾、镁等微量元素。

  垫料发酵过程中,如果不升温,则由于水分过高或过低,可适当调节水分,添加垫料原料或加水。若发酵床的湿度过大,可以适当翻动垫料(或者补充新的垫料)来解决,当猪舍的湿度过大时可适当通过负压抽风来解决或清出太湿垫料晒干后再入床;过干的话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也可以在补菌时补水。

  夏季养护要尽量控制垫料水分,降低发酵强度;疏粪时尽量将粪尿集中在比较小的区域范围内,不必将粪尿均匀分布在整个发酵床。冬季养护除保育栏有特别要求外,其他同常规。保育栏的冬季养护也要注意控制垫料水分,因为保育猪粪尿较少,垫料发酵强度相对偏低,如水分过大会导致热量损失大,同时还会导致保育舍空气湿度加大,造成应激。

  因此,在肥东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用锯末时,最好不使用松木、桦木或者是含油的锯末,因为此类锯末使用效果很差。二是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发酵床的发酵池千万不要下挖,一旦下挖,夏季就有可能导致发酵床的底部渗水,造成发酵床的失败。

  肥东县是生猪养殖大县,市民关心的是畜产品安全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是养殖业的一项技术革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此技术能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畜产品品质,符合低碳发展的时代需求。此外,肥东也是一个种植业大县,发酵床垫料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生产有机稻、有机经果林。还可以结合新农村的“一池三改”(沼气池与改厨、改厕、改圈),加强立体化生态养殖,促进养殖、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和谐统一。

  [1] 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 位孟聪,杨瑞.发酵床养猪技术简介[J].科学种养,2009(12):32-33.

  [3] 李连帅.发酵床养猪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09(11):73.

  畜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首选产业和有效途径。在畜牧业中生猪产业所占比重大、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绝大多数农民家庭肉食品自给和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全面掌握肥东县养猪业的发展状况,笔者深入村镇广泛开展调查,在了解掌握肥东县养猪业现状、特点、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养猪业的对策措施。

  从2009年养猪效益看,虽然养猪效益较往年有所提高,每头生猪出栏纯收入(除劳动力)达300~400元,在纯收入提高的背后却是养猪成本迅速上涨:一是仔猪、饲料成本的增加。仔猪价格不断攀升,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涨;每出栏1头生猪,饲料成本增加40~50元,仔猪成本增加200~250元[1]。二是劳动力、水电费用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较大,外出打工者增多,在家养猪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从事生猪养殖既脏又累,还要承担疫病和市场风险,导致散养的农户减少[2]。加之水电、运输、劳动力等饲养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生猪养殖效益的增长空间受到压缩,在“养猪一头不如打工一周”的效益比较下,不少青壮年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从事养殖业。

  与其他产业相比,养猪业属“三高一低”产业,即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目前,生猪养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长期生产看,生猪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养殖户经不起市场低潮冲击;传统的生猪养殖缺乏组织动作,组织化程序低,无法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养殖合力,难以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只能被动应付,使养殖者失去养殖的积极性。

  传统分散饲养中公共卫生防疫建设存在部分空档,加上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一些常规疫病在一些规模饲养户和防疫空白村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3,4]。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和新进猪群中发生,疾病多数引起全县猪大批死亡,对养猪业的危害性极大。同时多数养猪户对猪的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重饲养轻防疫、重治疗轻保健,没有按要求和需要建立免疫程序,对新的病种没有足够重视,不采取免疫措施,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将影响养殖户增养补栏的积极性。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肥东县母猪饲养量总体较少,大多数养殖户母猪饲养水平低下,农户自繁自养能力不强。从外省调入的仔猪抗病能力较弱、疫病风险较高、损失较大,导致仔猪购买成本增加。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规模小、范围窄,加之生猪生产以农村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使良种良养普及率低。

  养猪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圈舍、良种、饲料、防疫等都需要一定的投资。据预算,一个千头猪场仅固定资产投入就需要60多万元,同时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上市约6~8个月内需花费1 100~1 200元,资金周转周期长,需要流动资金大。由于规模养殖土地大部分为租来的闲置土地,养殖场不能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导致很多规模养殖户多年来处在低水平运行状态。而养猪除省级有一定项目投资外,县乡级对养猪业建设项目的配套投入较少,信贷投入、民间资本以及外资投入也不足。另外,加工龙头和市场建设滞后,除围绕县城供应的定点屠宰厂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制约着养猪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生猪业,要社会资金及金融资金进入,需要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养殖户贷款政策性贴息等方面加大投资。

  通过对肥东县养猪业的调研,认识到肥东县养猪业资源较丰富,市场容量较大,技术较成熟,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重新审视养猪业的现状、外部条件和发展前景,不得不认识到:养猪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应确立发展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的科学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工业理念和产业化思路来谋划、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养猪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养猪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把生猪生产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立足肥东县实情,统一思想,上下一致,齐抓共管,针对肥东县的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对畜牧业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客观的调整。按照“以农养猪、养猪促农”的要求,稳定千家万户养殖,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采取个人、集体、国家有机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养猪业,选择养猪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发展养猪小区、家庭规模养殖场等适度规模养殖,开展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

  将猪的品种改良作为提高养猪生产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从行政到业务给予高度重视,按照《畜牧法》及畜种区域规划,加大对引进和出售种猪的管理,实行良种鉴定、登记制度,坚决取缔劣杂公猪,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促使猪种品质优化。按照养猪生产“三化”繁育体系的要求,加大新品系的培育和优良猪种引进;鼓励农户饲养二元生产母猪,大力推广猪的人工授精和三元杂交优质肉猪生产技术;建立稳定的区域性母猪饲养基地,提高高繁优良母猪比例,增加仔猪来源。

  饲养方式落后是养猪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不高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加快发展养猪业,必须大力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将现代化养殖作为今后生猪养殖的关键措施来抓,将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于养猪,突出良种应用,配合饲料、疫病防治、科学饲养流程与生态养殖、沼气池建设利用等技术的应用。在今后工作中因势利导,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加快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和扶持大户规模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在一些条件成熟,生产有一定规模和实行标准化养猪的地区,开展无公害、有机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便于统一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防病技术。

  畜牧业现代化需要养殖户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在今后工作中结合生产实际,以人为本,下大力气开展不同层次的科学养猪技术培训。全面认真实施千家万户科技入户工程,做好畜牧科技普及型培训工作。针对规模养猪户(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难点,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实行注册登记长期跟踪培训,深化培训内容,从普及型培训转向专业型培训。同时鼓励饲料兽药厂家和经销商结合产品推广开展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要加大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密切关注国内外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推广人工授精、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全面提高养猪业的科技含量。

  针对现阶段猪病十分复杂的现状,切实加强生猪防疫保健: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突出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控,落实强制免疫,强化内防外堵,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二是积极引导和指导养猪大户强化猪的防疫保健意识,把防治疫病资金用在防疫保健上,并制定切合本场本户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做到计划免疫,对一些新的病种有免疫防治。三是畜牧部门要根据养猪生产实际,强化疫病的监测工作,对近年来疫病监测中发现的新病种及时制定防控方案,开展早期预防免疫。四是将发展暖棚养猪与沼气池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对粪水及其他污物的再利用,防止粪水污染环境。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利用养殖场粪污生产沼气和有机肥项目。

  在发挥养殖户、加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政策性贴息补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对优质种源生产场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农村认真落实母猪补贴和保险,对种公猪引进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以保障生猪生产的基础。二是建立生猪产业扶持和稳定发展基金,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规模养殖给予政策性扶持补助,稳定肉猪市场供应。三是加大科技推广,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如优良杂交组合筛选、提高母猪生产力、重大疫病监测防治等,帮助养猪者提高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成本,节支增效。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有关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搞好项目筛选、养殖小区的验收完善和省级龙头企业的上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扶持。争取县财政资金支持,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一是畜牧部门积极为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民牵线搭桥,使其形成发展合力,有效解决肥东县生猪生产中农户单打独斗、品种和产品规格多、饲养小规模与大市场难于衔接的问题。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生猪产、销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形成合力,使养猪做到规模化、标准化。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和大型猪场投资建设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合作社+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增强养殖户扩大规模养殖的信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争取在良种、饲料、加工等方面引进资金、技术、厂商,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扶持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和畜产品经纪人及营销队伍,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畜牧业市场化进程。四是健全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专业交易市场,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生猪专业定点收购及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加强预警体系建设,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

  [1] 祁跟兄,胡永杰.青海省民和县养猪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6):108-109.

  [2] 陈开升.诸暨市养猪业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7(10):62-63.

  生猪养殖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担负着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猪养殖技术也正在面临新的变革,我国传统的生猪养殖业的生产水平比较低、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近几年猪肉市场价格频频大幅波动,也是因为我国生猪养殖生产缺乏稳定性和市场适应力,从而导致生猪产量和价格的大幅波动,不但影响了民众的猪肉消费生活和日常生活,更多的是对生猪养殖户的影响,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了其收入水平以及我国生猪养殖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应该从当前生猪养殖技术的现状中,分析怎样提高生猪养殖技术的水平。

  本人在基层从事畜牧工作已有三十年。所处乡镇(五城镇)隶属皖南山区,该镇交通便捷、是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聚之地,在2011年被评为省传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专业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镇、人口大镇、农业重镇。五城镇近年来充分发挥传统工艺,在绿色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在品牌、市场等方面打下的良好基础,围绕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该镇建立起利用豆渣发展的生猪养殖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大力发展黄豆种植基地,在供种、耕种、管理、销售等方面由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有效保证了作物质量和产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发挥了土地最大效益,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1.1对生猪实行保护性养殖。在养猪场周围栽植蔬果、冬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以遮荫降温,在夏秋季给猪场提供一个相对凉爽环境,在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或者封闭式圈,这样在一年四季猪场的环境温度都比较恒定,会减少疫病的发生几率,提高生猪质量。

  1.2推行高密度养殖生猪。高密度饲养生猪,不仅可以节省场地费用,降低成本,而且生猪失去活动场地,就会吃饱则睡,导致长肉加快,增重快,降低饲养费用

  1.3抓住合适时机出栏。各类猪达标体重:二元猪70公斤、内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国PIC猪105公斤,在达标体重这段时间出栏比较合适。在此之后,生猪体重日增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若不足体重出栏,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此外,生猪市场价格高时,体重相对越重越好;价格低时以体重轻些为好,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

  1.4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选择品质优良的猪种,肉质好,出肉率高,推广杂交猪种育猪。

  1.5采用“倒喂法”养猪。在小猪到中猪阶段,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饲养为主,配用必要的饲料添加剂和少量青、绿饲料。从中猪到出栏期,适当减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饲料,这种方式既可以缩短猪的饲养周期,又可以充分利用大量青、粗饲料资源,从而有效地节约了精饲料用量,使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猪种哺乳仔猪要控制好温度和相对湿度,保持空气新鲜干净。乳猪应该设有保温箱或保温室,并在分娩栏内安装护仔栏。控制开食日期的把握与补料的应用时间。小猪的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产仔数和育成头数的关键性措施。现代研究表明,只有当断奶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不会造成显著影响,而且产房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猪场才能实现最大产量。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利用强度,缩短母猪繁殖的时间间隔,增加母猪的年产窝数;可以降低对饲料消耗。小猪早期断奶,对母猪来说可减轻失重,节省饲料的用量;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母猪哺乳情况下,猪仔对饲料的利用是通过母猪将饲料转化为乳汁后再利用;早期断奶还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率。压死和下痢是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猪种和小猪早期分离,可以避免母猪压死小猪,降低小猪传染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机会。

  猪场内要注意卫生与消毒,保持清洁和通风,每天清扫猪场除粪,定期在通道内用消毒剂消毒,既要防止外来的疫病,更要要防止粪便污染传播疾病,还要按照相关规定程序注射疫苗。主动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的免疫监测、疫病监测和监督检查。生猪养殖场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免疫接种并结合其他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平时经常观察猪群采食、排粪情况及精神状态,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免疫时所有的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疫苗做到严格现用现配,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作无害化处理,随时监测养猪场的疫病情况,怀疑有发病时,应尽快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将病料送达指定的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确诊。

  4.生猪养殖条件,养殖时所用饲料应符合《无公害食品一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生长阶段,配制不同的饲料,各种营养物质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混合,使营养平衡,全面得到满足,并提高饲料转化,避免造成浪费,影响小猪生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肉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对生猪养殖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每一个生猪养殖场都应该严格遵循国家关于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也要采用先进的生猪养殖技术,改进传统的养猪技术,实施标准化操作,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安全无公害的生猪养殖。

  2009年,全年实现出栏生猪18万头,同比增长16.6%,其中常规养殖实现出栏16万头,通过以*中宝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培植应用“自然养猪法”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示范户8户,新增出栏生猪2万头。大型养猪企业治污达标面达60%以上,力争引进(改扩建)1家以上大型养殖、加工一条龙龙头企业。

  (一)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发展生猪产业领导小组,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委、县农业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叶大海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各乡(镇)要把生猪产业和推广应用“自然养猪法”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

  (二)落实国家和制订地方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生猪产业发展。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母猪补贴、良种补贴、保险补贴、发展规模养殖补贴等政策,并制定地方优惠政策,对于利用山地或其它非耕地和自留山木材建栏舍养猪的,国土部门在收取有关费用时予以优惠,建设规划和林业部门免收一切规费;养殖户饲养的生猪由村级动物协防员免费接种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苗。县广电部门和各乡(镇)要切实加强上述政策的宣传,积极动员和组织有条件的农户发展生猪生产。

  (三)增大推广二元母猪的力度。推广和应用市场对路生猪品种是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和提高养猪效益的基础。各乡(镇)要积极推广二元母猪,提高二元母猪的比率,增加出栏三元杂交商品猪,从而提高养猪效益,促使生猪生产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继续推广发展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确保猪场污水排放达标。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适应了当前养猪潮流,特别适合山区农业县推广。我县是果业大县,果园面积近30万亩,为发展果园猪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果园养猪,原则上规定50亩上的干部职工果园要兴办一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的猪场,同时积极动员农户在果园发展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的猪场,50亩以下果园,连片组成发展年出栏500以上的养猪合作社。新建猪场全部采用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完善果园既饲养又“造肥”功能,有条件的实行“自然养猪法”零排放技术,积极对原有猪场进行治污改造,确保60%以上的企业实现排污达到国家二级污水排放标准,政府对上述猪场将在资金信贷、费用减免、沼气池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五)进一步推广科学养猪技术。今年继续重点推广以下几项技术:一是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无公害养猪技术;二是果园配套养猪技术;三是瘦肉型猪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四是母猪保健和繁殖障碍病的防治技术;五是仔猪早期断乳饲养技术;六是生猪程序化免疫技术;七是“自然养猪法”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通过推广以上技术进一步提高生猪的成活率和生猪产品品质,从而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加产业资金投入。各乡(镇)要与农村信用社协调,安排生猪产业发展专项贷款,签订信用社—养殖户贷款合作协议。采用信誉担保、抵押贷款、联户担保等形式为养殖户栏舍设施建设、购进种母猪、流动资金提供低息贷款。

  现代生物技术中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在最近这一两年发展非常快速,不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着不小的影响,还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工业、农牧业、医药、环保等行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酶制剂是一种通过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酶活性的生物物质,一般情况下和一些载体混合制作成粉末药剂。饲养用的酶制剂可以直接的进行分解,然后给机体进行营养物质;刺激内源性消化酶的分泌,将药剂中的营养在机体内进行释放;将饲料中的多糖和可溶性淀粉进行破坏,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肠道内容物的粘度,从而达到吸收养分的效果,最后促进动物的快速生长。饲用酶制剂不但可以有效的消除饲料中的一些物质的有害作用,还能促进饲料养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还能加快动物的生长速度,还能保证动物的健康,动物的粪便中的氮、磷也得到了有效的减少,保护了生态环境。应用饲用酶制剂是现代化养猪业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重要措施。

  饲料中含有养分的同时还含有抗营养因子、毒素以及一些影响动物新陈代谢的有害物质,而在消除这些有害成分方面生物技术起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处理和消除抗营养因子、毒素以及一些影响动物新陈代谢的有害物质的过程中生物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没有有害物质残留、几乎不影响原有的营养成分等优点。

  在饲料的的类型中蛋白质饲料的严重短缺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快速的方式就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单细胞蛋白(SCP)。SCP的意思是指通过利用各种基质大面积的培养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现代饲料工厂和食品工厂里面蛋白的来源基本上都是通过微藻、光合细菌等获得微生物蛋白。SCP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蛋白质的含量可以高达80%,含有氨基酸的成分较为齐全和平衡,并且还含有很多种的维生素,在消化利用率上也非常高通常情况下高达80%。SCP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原料广,产生的微生物繁殖快,成本低,效益高。

  我国的养猪业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各种猪病不断出现,不少的猪病带有传染性质,而有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和预防,很早以前一般在5-10年才会出现一种新的传染病,而目前传染病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快,甚至1-2年就出现一种新的传染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传染病的爆发率越来越高,最为典型的就要数蓝耳病了,从发现到传染到全国仅仅只花看几个月时间,而这也在畜牧兽医界引起了极大的恐慌。目前,发生了猪病主要都是混合感染导致的,蓝耳病、圆环病毒为主的传染病曾经都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失。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对猪病作出初步诊断是有一定难度的,确诊一般都要采用生物技术方法才能实现。在猪病的防治中多数采用接种疫苗的方式来提高猪的抗病能力,还能使用干扰素;在诊断方面可以用表达纯化的抗原替代全病毒,猪的敏感性、特异性得到很大提高。在猪病的诊断中最常用的生物技术有:蛋白的克隆表达与纯化技术、血清学试验(凝集试验、沉淀试验、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胶体金试纸条、聚合酶链式反应、原位杂交试验、全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它技术。

  在长期饲养猪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措施就是给猪以及猪圈消毒,提高猪的免疫能力。现在最为火热的是“零污染、零排放”的环保养猪技术,并且得到了养殖户的大力推崇,这种技术将传统的养殖业开始向低投入、低污染、高回报的现代养殖业进行了转变。现代养殖技术就是利用发酵床原理,这一原理就是利用生物资源然后采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培养出富有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土著菌。提取出土著菌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土著菌和一些木屑以及辅材料进行结合发酵制成猪圈的有机垫料。生猪有一个喜欢拱翻物件的习性,利用这一习性让猪粪、尿和垫料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利用土壤微生物菌落的作用让猪粪中的有机物得到充分的分解,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消除臭味,同时还能繁殖出大量微生物,还可以产生生猪能使用的无机物和菌体蛋白质,将猪舍变成一个可循环的饲料工厂,最好还让猪舍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这也是一种无污染、物排放、无臭美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并且成本低、效益高、耗费少,操作简单。

  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农业可以说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特别是猪的养殖以及生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大,但是在实际的养猪过程中,猪很容易出现生病的情况,成活率以及猪的成长过程都需要对其加大重视力度,保证猪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当前生活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下,对于猪病的诊断和防治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生活技术来进行,不仅能够有效的起到一定的诊断和防治作用,而且能够推动现代生物技术自身的发展。

  在我国的猪养殖产业当中,猪病的发生对整个养猪产业带来的影响巨大,不仅影响养殖户的收益,而且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业带来一定的影响,猪病发生率在当前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呈现愈演愈烈的状态,给养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比如近年来流行的N1N1猪流感,不仅给猪养殖带来强烈的经济危机,而且还间接的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在实际的养猪过程中,养猪户不仅要给猪定期的进行卫生消毒,还要加强对猪的养殖管理,利用接种疫苗来提高猪的防御能力,疫苗的使用和发展离不开现代生活技术的应用,所以在实际的猪病以及治疗的问题上,要利用现代生活技术来对其进行不断的管理和完善,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疫苗的作用,控制住猪病的发散,对猪病的诊断和防治都能起到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对猪病进行诊断,利用蛋白的克隆表达与纯化技术来对当前的猪病诊断提供一定的创新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不仅能够突破传统传染性疾病的诊断过程,将一些烦琐的生产模式进行一定的简化,而且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诊断模式中稳定性差并且成本投入过高的弊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猪病的诊断不仅更加的可靠,而且生产的抗原也足够的稳定。利用现代生活技术对猪病进行诊断,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力度,而且能够对临床检测的过程提供有效的保证,这样不仅能够准确的检测出猪病的情况,而且疫苗的生产也会具有较强的作用,对猪的诊断和防治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疫苗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猪病的疫苗已经逐渐成为未来农业产业必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猪病实施严格的监控和管理[1]。

  利用现代生物基础来进行猪病的防治,不仅能够有效彻底,而且能够保证充分达到治疗的目的和效果,活载体疫苗的研制以及使用,要尽可能的注意其在人和猪身上使用的区别,人用疫苗的主要功效是为了安全保障,而猪使用疫苗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之外,还要考虑其自身的成本效益,投入过高的成本容易影响经济效益。非复制性活载体疫苗是利用特定的强毒免疫原性基因来在动物体内进行一定的刺激,比如利用金扮雀病毒作为载体来表述狂犬病,利用重组病毒疫苗来防疫人和哺乳动物的狂犬病,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免疫效果,而且能够产生相对应的免疫抗体[2]。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需要利用当前现代化的生物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方法逐渐摒弃,结合当前猪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的生物技术手段,来进行有效的疫苗生产。病毒活载体疫苗经常被当作载体来被使用,目前主要由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大肠杆菌活载体疫苗等,这些都能够直接对猪的病情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和影响,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保证猪的健康生长,不仅对养殖户来说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的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提高我国的农业产业经济水平。

  亚单位疫苗是利用微生物的某种表面结构成分来制作而成的,能够诱发一定的机体从而产生抗体的疫苗,这种疫苗被称作为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将导致病菌的主要保护性免疫存在的组分制成的疫苗,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猪的疫情和病情,而且能够提供一定的控制基础,当前利用亚单位疫苗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猪圆环病毒和猪细小病毒,不仅能够有效的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而且能够对猪的病情实时进行监管和控制,对猪的健康生长起到一定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在我国当前经济不断发展的状况下,农业经济占据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猪在农业产业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所以猪的养殖以及猪病的诊断、治疗都是当前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不仅对养殖户的运营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能够直接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提高主病诊断的准确性,加大诊断力度和防治力度。

  摘 要:我国的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而零散的农村散养户养殖数量、规模却越来越小,甚至有很多已经转行。本文就我国养猪业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养猪业;养殖场;存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识码:A1 养猪业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营养累积污染、水体污染以及臭味和有害气体污染。氮、磷污染导致环境特别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抗生素在排泄物中的残留导致生物降解受阻;铜、锌、砷等超大型高剂量应用引起在动物体内累积,导致对食用者的危害。另一方面,过多金属元素排入土壤和水源,经过农产品富集进入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此外,养猪场还会产生甲烷、有机酸、氨、硫化氢、醇类等恶臭成分,不仅降低了猪的抗病力和生产性能,还会造成温室效应与酸雨,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猪群抗病力低,免疫抑制因素增多,常见病反复发生,新的疾病不断出现。霉菌毒素危害程度重视不足,控制方案鱼龙混杂。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是引起免疫抑制的主要因素,霉菌毒素之间的协调作用使用使得猪群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在饲料安全方面,存在滥用抗生素和违禁品等问题。为了防控疾病或者促进动物生长,生产者违规使用抗生素或者随意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导致病原体的变异或者随意加大抗菌素生素的用量,导致病原体的变异或者耐药性的提高,生产者无奈只能不断加大提高抗生素的应用剂量。优质、安全猪肉产能不足,猪肉产品国际竞争力低。猪肉卫生安全性主要表现在:饲料原料中的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的安全性;猪肉中抗生素或有害物质残留的安全性;加工贮存过程的安全性。我国生猪存栏数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1/2,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的46.7%,但猪肉出口量却仅占我国猪肉产量的0.7%,世界猪肉贸易量的3%,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猪肉食品安全瓶颈达不到国际标准要求。因此,加强技术改进,增加安全优质猪肉的生产,是提高中国养猪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2 中国养猪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养猪生产将以适度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为主体,多项技术的综合配套利用是提高养猪业整体生产水平和效益的关键。目前,发酵床养猪技术和无公害生态养猪技术日渐成熟和完善,体现了中国养猪业对于无抗、安全、环保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努力。2.1 无公害生态养猪“无公害生态养猪”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无污染的适宜猪繁殖生长的环境下,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养猪业与农、林、渔及其他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开发利用饲料资源的再循环,以生产成本,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实现养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体系,是养猪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优点在于:解决猪肉产品安全和卫生问题,提高猪肉的品质和产量,循环利用节约,发展生态环境。无公害养猪的技术核心是:限制抗生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禁止使用激素;农牧结合,合理设计规划生态猪场建设;重视环境保护,综合利用,防止环境污染;病原体净化的养猪生产技术;生态日粮的配制技术,提高日粮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氮磷和微量元素对环境带来的污染。2.2 发酵床生态养猪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也叫自然养猪法,是一项源于日本的无污染、零排放、环保型高效养猪新技术。该技术核心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粪尿、免于清粪,消化大量作物秸秆,无抗生素饲养,对环境无污染,猪肉安全。其优点在于节约用水,节约饲料,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环保零排放,提高猪肉品质。但是,由于发酵床的发酵功能依赖于有益微生物的正常存活,一切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技术措施,比如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和保健预防剂,采用高铜、高锌日粮控制仔猪腹泻,都会受到限制。因为抗生素不仅杀灭有害病毒体,也会杀灭有益菌。3 中国养猪业的解决对策3.1 控制霉变发生,降低毒素危害饲料霉变会降低饲料营养价值,产生霉菌毒素,影响动物生产性能。霉菌毒素的控制问题分为2个方面:霉变前,加强饲料仓储管理,应用防霉剂,避免霉变的发生;霉变后,采取日晒、辐射、氨化、热处理、稀释等综合措施,降低霉变毒素的含量。3.2 开发抗生素替代产品,降低药物残留提高猪肉安全性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推广发酵床养猪、无公害养猪等新型技术,应用抗生素替代产品,加大无抗、环保、安全养猪技术配套产品的研发和推产。3.3 加大提高饲料转化率的应用型研究,降低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饲料的生物利用率,才可能从根本上减少粪尿排泄,降低污染。将猪的营养需要与日粮的供给量动态结合起来,根据品种、性别以及不同的阶段,实现精细饲养,避免营养素的阶段性过剩或不足,降低饲料浪费和污染。使用生物利用率高的有机微量元素,减少生物利用率低的无机盐的使用,提高矿物元素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动物食品的品质。应用益生菌、功能性寡糖、植物提取物、酸制剂、抗菌肽、特定化合物、生物饲料等,替代抗生素,增强动物抗病能力,降低兽药残留量。4 结语综上所述,中国畜牧业已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作为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养猪业将由散养向适度规模、生态化、产业化过渡。随着人们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无抗、安全、环保将会是未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方向。

栏目分类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利澳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