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百威注册-网址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1-14 17:21   

  百威注册-网址此后,便有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对此争相模仿,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笔者认为,讲学稿的有效实施其实就是集体备课的最佳演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集体智慧,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创了一条“教学合一”的教学新路。但若要真正运用好“讲学稿”,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注意四个“三”:

  讲学稿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三者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即讲学稿既是教师上课时使用的教案,又是学生上课时使用的学案,还是学生课后练习的作业本。三者能否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作用、能否帮助教师有效教学、能否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对讲学稿的编写提出了严格要求。

  所以,在经过不断实践与完善后,侧重于学习过程也即教学过程的编写至关重要,通常应由三部分组成:(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后)巩固·拓展。

  预习·导学:主要是布置学生课前要预习的内容,比如:作品背景、作者介绍、重点字词等,并在其末尾留出空白填写“学后记”,即写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

  学习·研讨:紧紧围绕所学课文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对教材重新整合,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应体现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并布置适当具有一定梯度的课内练习题或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以巩固课时的重难点,力争体现精讲多练。

  巩固·拓展:根据该课时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如阅读理解题或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型,要求习题的选择必须与中考接轨,并根据班级内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练习;“讲学稿”的最后部分要留出一定空白撰写“课(教)后记”。

  另外还应注意不同课型(如新授课、作文指导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语文“讲学稿”的备课模式符合集体备课模式,即“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初中语文讲学稿的具体编写过程应侧重落实三个步骤:

  1.备草稿:每学期初,各备课组长做好本学期备课计划,安排各个主备教师和副主备教师(主备教师一般应该是较有经验的老师)的备课任务。各主备教师按照备课组要求必须提前两周备好“讲学稿”草稿,并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阅;副主备教师服从主备教师的安排做好备课的其它相关工作。

  2.集体备课:初审人初审后在集体讨论讲学稿前至少一周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对“讲学稿”进行修改,并由初审人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备课组集体讨论要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

  3.审核定稿: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定,制成正式文本;讲学稿的正式文本必须提前一周完成。

  讲学稿正稿形成之后,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应兼顾教师、家长、学生三个重要对象。

  1.学生在上课前两天根据“讲学稿”的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讲学稿”中课前练习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课内练习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学生学完一课后,及时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即把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与练习及时记录在“学后记”,以便在“周周清”的课外辅导中向老师提出并加以解决。

  3.在每一个单元或一周的学习后,学生要将 “讲学稿”进行按日期顺序进行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并要妥善保管。

  4.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课外完成讲学稿中相应层次的课外练习题,并于第二天上交给老师批阅。

  1.教师在上课前两天将“讲学稿”发放给学生,精心布置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同时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工作,保证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做到扎实高效。

  2.教师使用“讲学稿”之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讲学稿,熟悉讲学稿,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有的放矢。

  3.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讲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4.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5.原则上教师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教师要对“讲学稿”中的课外练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布置。

  6.教师在使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后,要及时在“讲学稿”的空白处撰写“课(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1.要求学生要将当天完成的讲学稿及时交给家长检查,以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实行双重教育,以保证学生能高效使用好讲学稿。

  虽然讲学稿教学模式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当中,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下面就这个问题说几点个人的想法。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着“高耗低效”现象,我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教师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做到“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准备不但是老师准备,学生也要准备。现在使用讲学稿上课,有现成的教学案,很多东西我们不用再写在备课笔记上了,但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备课了,课前备课依然很重要,要对知识进行一次二次备课,教师的工夫主要在课外,要通过精心的备课、备学生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课前也得要求学生准备,不光是准备文具,还得准备新知识和自己的疑惑。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或是教学导语、过渡语、小结费时太多。也只有课前充分准备,才不至于把语文课上成试卷课、习题课。

  新课程改革大胆改进教材,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动手、合作、交流等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发现的快乐,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四十分钟悄然而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严格按讲学稿的内容和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一道学习课堂内容。课堂上我们可以把讲学稿上的内容变成一个个小问题,学生通过这一个个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总之,在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利用讲学稿牵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讲学稿使用要到位,不能偏离了讲学稿。

  由于学生的基础层次和学习态度不一样,肯定会存在部分学生讲学稿的问题不能当堂解决,课后也不解决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得及时跟上督促其解决问题。另外,及时检查也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定期搞“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测试,及时掌握、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讲学稿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学习能力,先学后教,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态,把握好讲学稿的问题设计,以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真正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的效果。讲学稿除了可平行呈现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外,还可尝试把课本中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逆变、变换已知条件、引申所求结论、变换几何图形等,编写变式探究题;利用课本中的问题,采用条件发散、结论发散、解法发散、图形发散、引申发散等,编写发散探究题。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我设计了以下思考题:要建一个面积为150平方米的长方形养鸡场,为了节约材料,鸡场一边靠着原有的一堵墙,墙长为a米,另三边用篱笆围成,如果篱笆长度为35米,且要求用完,(1)求鸡场两邻边的长各是多少米?(2)试通过讨论说明题中墙的长度a米对题目的解起着怎样的作用?(3)如果离墙9米开外准备修路,那么a的长度至少要有多少米?思考题中的三个小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通过引申教材问题,突出问题的变式与联系,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满怀激情地去“疑”、去“思”、去“学”。

  在明确预习内容后,学生根据讲学稿的安排和引导,主动去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如,在学习“矩形、菱形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可设计如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1)矩形、菱形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什么不同?(2)矩形、菱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什么异同点?(3)你能用几种方法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不仅学会了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类比、转化、归纳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利用讲学稿,教师力求引导学生逐渐将阅读提升为研读、探究,把原来由教师上课时纯粹的传授变为学生的主动获取,使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得到加强。

  学生自学完成“讲学稿”有关内容时,总有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营造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间互相合作、共同讨论,让学生敢想、敢疑、敢问、敢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利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课上应避免总是让“尖子生”板演、提问、讨论,而忽略了学困生。教师要承认学生间认知差异的存在,要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讲学稿真正成为全体学生个性自由张扬的平台。

  讲学稿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和主轴,在学生自学完成讲学稿有关内容后,他们在上课时,学习的目的性就更明确了,真正是带着问题在听课,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使用讲学稿之后的真实学习状态,教师要讲究“讲”的策略。学生自学会了的,讲对了的,教师做到不重讲,应避免使学生的自学成为多余的陪衬。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画龙点睛地讲、启发性地讲、点拨性地讲、归纳性地讲,通过讲“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讲“难点”――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讲“关键”――抓住解决问题的实质和要领,进行点拨指导。学生能看懂、学会的概念、定理、公式、解题规律,可以由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觉得是自己把知识学到手了,而不是像以往总是由老师硬塞的。

  学生在讲学稿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解决的,他们一次又一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更多的学习任务。同时师生间对问题的探讨过程始终洋溢着一种和谐的气氛,师生间良好的情绪互相传递、互相感染、互相作用,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积极构建健康的师生关系。

  讲学稿的使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但在使用讲学稿的过程中,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困惑与思考:

  1.如何处理同备课组教师在使用讲学稿过程中的差异?对于开发、编写讲学稿的老师来说,使用讲学稿辅助教学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对于个别“拿来主义”的教师而言,则可能有千害而无百利!因此如何加强关于讲学稿的教研活动,需要引起新的关注。

  2.使用讲学稿如何使课堂更具活力?讲学稿的使用使上课教师经常直奔主题,忽视了“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环节,学生也往往只满足于解决讲学稿上的问题,如何激发兴趣,使课堂更具活力,应引起老师的思考和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中,我以“讲学稿”为载体,非常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

  1.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讲学稿”的学习目标是教师在研究了课程标准、考纲、教材、学生的基础上预先设定的,而课堂是动态的。我们在设定学习目标时要把课程、教材、学生等研究得透彻些,尽量使预设的目标与动态生成的目标相吻合,二者吻合得越紧密,说明你的课备得越成功。我认为,具体到每一课来说,目标不求全(三维目标不求面面俱到,有时侧重一、二即可),但目标的陈述一定要具体,宜采用“通过什么行为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句式来陈述。比如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一课时)一课,我根据单元提示和本班学生特点在“讲学稿”上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认识呼吸的本质和空气中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2)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讲学稿”内容的设计(自主预习、突破点拨、巩固提高、小试牛刀)必须要为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服务,要尽量避免内容与目标的游离。

  2.创设情境,写好导语,让学生的好奇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如讲《水的浮力》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将一个小铁块扔入水槽中,提问:“小铁块为什么下沉?”(因为铁块重,所以下沉。)又问:“大轮船也是铁制成的,比小铁块重得多,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为新授课及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

  3.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要使好、中、差各个层面的学生拿到一份讲学稿后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所收获。

  4.使学生懂得怎样学。我认为在科学“讲学稿”上最好能有“学法指导”的明示,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对比、思考、活动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教会学生用何种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如果学生能够用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其他内容,从而达到“自悟”,养成能力,则是教育之最高境界。

  1.做好预习指导和检查督促。课前把讲学稿发到学生手中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认真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既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了解了学生在预习时暴露出的问题。教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便于课堂教学时精讲,讲大多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巩固提高的练习也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可利用辅导课的时间重点解决少数学生遗留的问题。

  2.处理好预设目标与课堂生成的关系。高质量的“讲学稿”的学习目标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但课堂毕竟是动态生成的,一旦出现生成的目标与预设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们不能不顾课堂的实际而强行去达成预设目标,否则就是不顾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行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为学生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尽量去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并及时作好教后记,进行教学反思,在下次备课时修改好“讲学稿”。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比如同样的问题可以换一种问法来提。课堂上应该重点讲学生在预习后不能自主解决的内容,学生能自主解决和合作解决的内容应少讲或不讲,要讲就要讲深、讲透。科学学科讲究实验性、探索性,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观察、感悟,教师演示,甚至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规律(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记忆深刻,不易忘记。从而使学生持久地保持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常是以“老师讲,学生学”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学案”应运而生,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了,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了,但常常因教师“导”得不够而使学生的自主变成了自流,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讲学稿”顾名思义,“讲”是教师角度的教案,“学”是学生角度的学案。笔者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积极进行“讲学稿”的实践,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就“讲学稿”的实施收获不少,现与大家探讨。

  这项研究完全属于自发的草根型的研究。因现行教材简单考试难的不争事实,笔者在接手本届学生(初一)时就强调,做好课堂笔记对学生数学学习起着关键作用。而实际情况是,学生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每个班中都有约一半学生应付或不做笔记。他们认为,小学学习时没做笔记照样成绩顶呱呱。一年半时间的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出现了分化,而且分化下去的学生多数是笔记不会做的或不做的。初二学年的第二学期,作为备课组长,笔者提出在本校初二年级数学课试行“讲学稿”教学模式,树立有效课堂的理念,要求备课组所有成员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把学生记笔记的时间节约下来,来延长学生思考问题、探讨问题的时间。同时,不记笔记的学生也有了“笔记”载体。

  笔者认为要研究,就一定要让学生理解为何要使用“讲学稿”。师生的思想要统一:为更有效地教与学!而“讲学稿”恰恰是很好的载体,实践好“讲学稿”,要求所有初二学生树立有效学习及自主学习的观念。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学习的最高境界的学习方式。我们告知学生,它最低层面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其次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最高层面是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前辈们曾教导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意识到: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材可以被看作一种改造的客观存在,可以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一开学,我们就讨论出一学期的进度,安排调整好教材,并把具体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节课。我们的团队是团结、投入、分工合作的:我们根据具体情况提前一周准备下一星期的“讲学稿”,执笔之前所有备课组成员研究教材,明确每节课到底需解决哪几个问题(宜少不宜多),研究预复习题,研究如何更自然地引出新课,研究典型的、有梯度和示范性的例题与练习,同时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由轮到的执笔者确定初稿,再给大家传阅,最后由备课组长进行审核定稿,“讲学稿”的文本就算出炉了。

  整个过程需要教师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能确保“讲学稿”的质量。“讲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决不是哪一个教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可以看到在每天的早读时间我们在讨论;可以看到在刚上完课后,我们边洗手边说着这节课的得与失,给还没上课的教师提供调整的机会;可以看到在遇到学生掌握实际情况与我们预期的有较大差距时,我们及时调整进度,调整“讲学稿”的难易程度。

  “讲学稿”有学习目标、预习导航、复习引入、感悟新知、典型例题、随堂练习六部分。具体使用时,我们暂时实行的是“半开放式”形式,即学习目标、预习导航两部分提前告知学生,而复习引入、感悟新知、典型例题、随堂练习四部分则是在当堂课上才下发的。

  下面笔者以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相似三角形”一章的“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课为例进行阐述。

  (1)学习目标。这一栏明确了这一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本课要求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两大应用:一是“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长成正比”,二是“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让学生体验建模思想。

  (2)预习导航。这一栏要求学生整体感知,阅读课本,圈划出知识点,试做这一课的简单练习。本课要求学生预习书本第78页“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节,试做第80页上的练习1。

  (3)复习引入。这一栏是起“温故而知新”、“承上而启下”的作用。本课我们从古代数学家测量金字塔的故事说起,引出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三部曲”。

  (4)感悟新知。这一栏是一节课的中心部分,是“重中之重”。本课要求学生体验建模思想,能从文字叙述较长的应用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数学模型已学过(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三部曲”),建模过程是通过典型例题来实现的。

  (5)典型例题。这一栏是对感悟新知的巩固。我们先让学生自行分析,教师随时注意学生解题情况,及时反馈,或详细或简略或让学生上台讲解或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不懂的地方,与教师共同解决。师生在快乐和谐的状态下就可以把重点内容当堂巩固。

  本课例1是让学生理解太阳光是平行光,理解物体的影子的画法,最后理解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长成正比。当师生共同完成本例时,M学生举手了。他说,在预习时看到参考书上有路灯问题,他不知道把“太阳光”换成“路灯光”会不会一样?多好的生成性资源哪!笔者让学生们试着先把图画出来(图形语言训练),再来分析。很显然,原本三角形是相似的,现在就不相似了。这时教师不妨指出关于“光”的学问,物理课是会有精彩陈述的,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本课例2是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在放手让学生思考后,学生有精彩解法呈现。

  (6)随堂练习。这一栏是用15分钟左右时间检测学生听课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反馈。这段时间,我们鼓励学生“谁先做好谁先交”,激励学生又好又快地解题。本课随堂练习就是针对两个应用点出两道题进行练习。

  (7)下课铃响后,教师收齐“讲学稿”(学生做到哪里是哪里),及时进行批阅,课后作业就是订正或做完随堂练习,再批阅。

  虽然“讲学稿”是全年级统一的,但各个班实际情况不同,需要教师有不同的方法。尤其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课堂生成性的资源,这需要教师灵活处理对待这“宝中之宝”。

  “讲学稿”的使用,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也要得到家长的支持。每天一份“讲学稿”,天天清;每周一张周末作业卷,周周理;每周一次滚动式测试,周周练,都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多一份鼓励,就是让学生多一份自信。这些都是护卫“讲学稿”效用的有力后盾。

  实施数学“讲学稿”教学,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了,优秀率、及格率都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比以前更足了。

  实施数学“讲学稿”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发现,实施数学“讲学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备课组团队作用的真正发挥,有利于学生知识、方法的积累及掌握,有利于增加课堂“生成资源”的生成,有利于师生的教学相长。当然,我们实施“讲学稿”时间较短,一切还都在摸索中进行,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去解决,如:如何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讲学稿”预习部分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傅道春.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为此,我认真学习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东庐中学教学合一讲学稿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借鉴这两种教学模式,逐渐探索和完善课前预习--合作学习--巩固训练--课后反思英语教学模式。事实证明,只有创新并恰当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只有正确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在培养学生形成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需要学生的持之以恒。只有用心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用老师博大的爱心、耐心与细心以及科学的方式方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预习习惯。

  教师提前一天发放讲学稿,布置学生按讲学稿中预习导学的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在开学初,可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学生预习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阅读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明确学习目的,增强预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通过音标认真学习新单词,然后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对话或短文,根据重难点导学,在课本上做标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记下不懂的问题;第三,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检测题,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第四,要求学生记下自己预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

  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学习小组长第二天检查讲学稿的完成情况,并向老师汇报;老师尽可能批改学生的讲学稿,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明确学生的难点、重点和易混点,进行有效的课前备课。对优秀的要予以展示;对中下层的学生应采取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喜悦,产生兴趣 ,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对学困生还要个别辅导,要关心学困生,让学困生在体会老师的爱心中,对英语产生兴趣。

  首先,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最忌满堂灌,最忌不了解学生,不顾学生懂不懂,在没有调查研究的情况下,把自以为是重要的知识孜孜不倦的告诉学生。学生最讨厌老师罗嗦。 所以教师的讲授必需是精讲。 讲学稿的运用为教师的精讲创造极大的可能性。 而要知道学生心中之惑,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注意学生对讲学稿的完成情况,教师的课前指导使学生的预习充分而完整,教师的精讲就成为必要性,这样就能为课堂的多练提供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现在的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容易出错,容易出哪些类型的错误,只有这样讲解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问时才能具有针对性,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有时候发现学生神采熠熠,嘴里发出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感觉这真是为人师者的幸福!当然,这一步也要适当的串讲,这就要求老师对所有初中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自己多做题,尤其是多做中考题,做到什么样的知识点经常怎么考、考在怎样的题型中心中有数。上课时,才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只有教师跳进题海,学生才能脱离苦海。

  我们讲学稿的练习部分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的,既有与课文同步的配套题也有适当拓展的拔高题。在八年级下Module 5讲学稿中的自主探究部分先介绍引出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句型及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归纳其用法,然后结合所给的例句 If it rains tomorrow, I wont go out for a walk.思考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主从句时态的变化,然后作出归纳总结其结构。讲学稿的教学设计既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维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同时它的精讲精练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保障也是它的体现。

  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一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语言实际活动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压缩集体讲授时间,我们讲学稿的设计为合作学习提供了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当堂合作学习的时间,这是合作学习的保障;其次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先学后教,讲学稿的设计先预习先做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再小组合作解决、升华和巩固。如八年级下Module 2 Unit3 Activity5的 Pair work就需要学生先独立补充完整对话,在教师核对后再进行俩俩对话。再如,在巩固间接引语的练习中,我们可设计一个Group work: Make a survey of your friends and complete the table要求学生进行三人小组的相互合作,完成表格。然后根据表格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还可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程度的角色,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积极参与了学习过程,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了活动效率。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论文摘 要】本文从提高金融学类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出发,结合作者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充分考虑金融类学生培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六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等院校金融学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不断掌握更新、更丰富的经济学理论、方法和知识,及时了解新的学术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教学手段改革的要求。金融学类课程具有信息量大、理论性强、政策性强、经济学方法应用多、图表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等特点。因此,利用传统的黑板书写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必然存在着无法进行图式、报表及大型案例的课堂演示教学,极大地影响着授课速度,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交流少、教学效果差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改革金融学类课程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便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长远趋势来看,无纸化计算机投影教学将是高等院校金融学类教学的发展方向,利用office工具的PowerPoint、Excel和Word软件制作的讲稿,不仅具有版面美观、信息量大、易播放、教学直观等优点,而且还容易保存、修改和网上传输。在采用计算机投影教学的情况下,使计算机通过局域网与Internet连接,只要任课教师把事先制作好的电子讲稿存放在Internet网络各网站的文件夹或E-mail信箱中,便可空手走进教室,方便地从教室的网络计算机上取到自己的讲稿,轻松自如地进行计算机投影教学,并可在任何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取到该讲稿及其他事先存放的文件,也可将自己的讲稿和其他资料在网上,使任何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都能接收到网上的信息。

  我国目前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起步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阶段,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结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内容以及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授课,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上各网站提供的查询功能,根据限定条件迅速查询到备课所需要的内容,既方便、快捷,又全面、系统。而且利用网络查询备课资料可以避免任课教师在以往讲课举例中的“假如”、“如果”等虚假的例子,网络中能为任课教师提供最新的讨论课题、丰富教学案例,使任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更丰富、更生动,理论性更高,实践性更强,必然会提高任课教师的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现代金融教学以案例为主,传统黑板书写式教学效率极差,利用计算机投影教学,任课教师只要把教学案例和较大的图表利用扫描仪扫入计算机,存入计算机硬盘的文件夹或软盘,便可利用计算机在较短的时间内播放教学案例和图表。学生也可做到专心听讲,只需对教师讲解的重点问题或扩展性问题进行纪录,不必去抄案例和图表,既节约时间,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增加动画内容,提高PPT电子讲稿质量。

  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PT讲稿的制作质量,利用动画技术、切换技术等制作高质量的PPT电子讲稿,提高教学用电子讲稿的“美”感,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为促进电子讲稿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制定多媒体教学电子讲稿审查、评价、考核、奖励制度的同时,应加大培训的力度,并定期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大赛,促进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任课教师可在校园网的个人主页、聊天室或E-mail信箱中开设教学问题讨论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讲课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详细辅导或给出提示要点、答案等,对布置难度较大的作业给以提示和指导。学生也可对任课教师授课内容的不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任课教师的讲课内容、方式等提出要求,对任课教师讲课的不足或不良行为提出意见。通过这种双向的师生交流,可以起到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利用留言板或电子信箱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意见,监督教师的教学情况,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查阅留言板了解教学中学生的意见,从而避免过去那种由教师和领导代替学生评价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现象,实现对任课教师的公正评价。当然,这种自由发表意见的方式,存在一定缺陷,应加强引导与管理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以上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了六个方面的教学体会,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金融学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促进教学相长,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难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要最大限度增加信息量、合理组织和选择授课内容,扩展自身知识面及其技能以增加授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网络技术水平以及制作PPT电子讲稿的技能,以达到更好地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作用。在高等学校的金融学类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各任课老师应将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金融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有的学校固定地把课型划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有的学校把课堂流程固化为前一天发导学稿自主预习、课堂上分组展示、反馈检测这样固定的三个流程。有的学校数学导学稿有统一的格式化环节设置:学一学、议一议、讲一讲、练一练。语文导学稿的格式化环节设置:字词过关和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预习检查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导学稿板块设计照搬固化,课堂流程则从属于导学稿的设计而固化,课堂失去了流畅与灵气。

  案例1:某学校将他们的课堂模式命名为5211模式,学校规定一堂课的流程设置为教师点拨指导、预习自学、讨论展示、反馈检测,各环节时间分配为5分钟教师点拨指导、20分钟预习自学、10分钟展示、10分钟反馈检测。还有著名的昌乐二中的“271学习态”,其五个含义中的时间分配为老师的讲不超过十分之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十分之七、十分之一为“反刍过关”。如果作为一种学习理念的导向则没问题,但如果每一堂课都如此照搬时间分配,则其负面效果可想而知。

  很多导学稿的编写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编写的,这样的导学稿实质上只是教师的教案而已。有的导学稿则通篇皆是问题与习题,导学稿变成了试卷与习题集,还美其名曰问题引领,学生每天都面对着七八张试卷,苦不堪言,当然这样的导学稿更谈不上导学性了。有的将知识的学习全过程编写成案,全篇既是预习文本也是小组讨论的文本,也同时是教师讲解点拨与学生展示的文本,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导学稿变成了他们绝大多数同学在预习阶段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严重受挫。

  预习、展示、反馈只是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主要步骤,但很多学校与教师按自主高效课堂中知识的主要学习过程将课型划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将知识的学习过程生硬地割裂开。当然,有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这样来划分,如适合大单元教学的知识内容。但大多数的递进式知识点的学习内容不适合这样的课型划分。

  没有因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而灵活安排课堂流程。没有因“学需”定流程、定环节用时。有的学习内容基本上通过学生自学即可完成,有的内容直接让学生自学有困难则可以在学生自学环节之前进行教师的点拨与精讲,而递进知识点的学习内容则采用边预习边展示螺旋上升的模式。

  导学稿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不是教师教学的文本。可以用一个极端的提法来认识导学稿的导学性:即使没有老师上课,学生也可以根据导学稿有效完成本节学习内容。(这里之所以用“极端”这个词语,是因为导学稿并不排斥与否认教师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在初期,可以要求导学稿上注明教师课堂中的每一条指令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1.熟练掌握自主高效课堂所倡导的知识的学习过程,更要正确认识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课堂流程的联系与区别

  自主高效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为预习(自学)讨论(对学与组内群学)展示(班内群学、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反馈(消化与检测)。

  一堂课可以只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步骤,也可以是几个步骤或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还可以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循环。课型划分应当依据课堂学习内容的分类而采用不同的课堂流程来划分,如下文案例所列。

  2.课堂流程的设计要遵循知识的学习过程,但又不能机械地照知识的学习过程而固化课堂流程的设计,而应当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立一堂课的课堂流程

  如下文案例4中,编写者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及其知识特点,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为自学、反馈两个步骤,环节二则从自学到对学、讨论、帮扶、展示、反馈练习,为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

  课堂流程的设计决定导学稿的环节设计,所以我们在编写导学稿时,应当先有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对学生认知基础的分析,然后确定课堂流程,最后确定导学稿的环节设计编写导学稿。

  导学稿主要是备学生怎样学习,而不是老师怎么教; 导学稿要遵循自主高效课堂的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原则;导学稿要体现课堂流程。体现导学稿导学性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学生独立学习方案的预设;二是学生展示环节中教师点拨追问的预设。

  可以说自主高效课堂的难点与精彩呈现点也是在这两个地方,对教师的高要求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地方。点拨追问比教师自己直接讲解要求更高更难,教师得要预设足够备用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最佳路径,各种路径的最佳语言表达方式,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操作方式。

  这个关键点的突破,一是通过教师的工作积累,二是可以通过集体备课,集集体力量来完成。

  (1)适应大单元教学模式或是类似于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可以将新课学习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

  主要流程:第一步: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给课后的生字注音组词。第三步:默读课文,作批注。(画出重点句子,圈出关键字词,可以是修辞方法、人物品质等,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作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

  主要流程:小小储备库(人物的细节描写方法)、文本分析(读了本组课文,你认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法指导:①用简短的语言或小标题概括文章讲了哪几件事;②标出重要的句子和重点的字词;③提炼出人物的细节描写;④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⑤展示前请集中全组智慧,方式可多样。我的板书设计、猜猜他是谁)

  第一课时:预习(自学),主要流程为作不同二次函数图象(提示作函数图象的方法与步骤、分别提示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中位数及取值公差)、分析图象特点。

  导学稿的编写是按照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完善方案、师生共享、反思修改等步骤来实施的. 一般每学期开学前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本学期每一章(或每节课)的主备教师与审核教师,任务落实到人.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开始备课,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并将初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长审核后将导学稿交其他组员,并由其负责召集其他组员集体审稿,其他组员提出修改意见. 主备教师根据集体讨论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修改完善后将导学稿交审核人审阅,审阅定稿后才能交文印室印刷. 上课前一天晚上任课教师将导学稿发到学生手里,让学生根据导学稿开展预习. 其他教师再次根据导学稿进行二次备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熟悉导学稿,并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微调和适当的补充.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2)课前导学. 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

  (3)成果初展. 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完成教师编制的比较简单的试题,主要考查对公式、概念、基本计算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练习暴露出学生在预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可以引导教师在课堂中重点讲解交流.

  (4)例题精讲. 精选本课中涉及的典型例题、重点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与探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当堂检测. 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练. 训练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设计要分层次,呈现出各个问题的梯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辅导.

  (6)课后拓展. 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供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7)教学反思. 学生在导学稿上填写学后反思,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根据自己的检测成绩,客观地总结自己收获的内容以及还存在的不足. 教师在导学稿上填写教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亮点和成功之处,同时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课前预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 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按照导学稿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导学稿进行学与练.

  虽说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最普遍. 导学稿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为“导学”,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由原来的表演者、演讲者转变为引导者、服务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更加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 课堂不再是一言堂,教师有了导学稿,就能有针对、有层次的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 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演员而应是导演,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展示,老师只起到点拨的作用. 教师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 实施导学稿的课堂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教学合一的课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前的教学低效高耗,学生学习被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无所适从,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的确吃力,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厌学、弃学,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导学稿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导学稿是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的密切结合,重点是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 学生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学稿以精选的题目实现有效的训练,以有效的训练达到“学习目标”,以适度的检测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以导学稿为教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上课不再是一头雾水,不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因为预先知道学习目的,课堂上的思维就容易跟着老师走,注意力更集中,听课效果更好. 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在充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下进行的,无需面面俱到,只需解决重、难点及学生学习中需要教师帮助的问题,所以教师有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读书、训练的时间还给学生,这也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今年的中考我校在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全市中考第一的好成绩,这与我们使用了数学“责任导学稿”大有关系.

  1. 导学稿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关键是编写科学实用的导学稿. 在实践过程中,本人认为其关键在于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形成科学实用的导学稿. 诚然,每位老师上课都有自己的风格,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在编排上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学习内容重点、难点的一致性,学生素质的相似性决定了必然可以合力编写出一份适合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科学实用的导学稿. 因此在编写导学稿前,备课组的老师一定要先集体备课,找出教材中蕴涵的知识点,讨论每个知识点要学生掌握的深度,确定哪些内容需要拓展,哪些内容不需要拓展,每个重点、难点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等等. 同时,学生基础和水平会参差不齐,导学稿该怎样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这些都要在集体备课时达成共识. 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打破导学稿执笔老师思维的局限性,才能保证导学稿的实用性.

  2. 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参加活动,要求人人过关,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栏目分类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利澳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