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杏盛娱乐-首选网站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5-29 03:02   

  杏盛娱乐-首选网站猪网首页新闻财经猪价人才招聘求职协会电子杂志科技猪病商城视频访谈人物专题图库博览会兽药GSP

  编者按:本文主要阐述了世界及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包括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跟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阶段,由此分析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畜牧企业的道路选择等。尤其谈到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减速和反腐对畜产品消费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世界畜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畜禽存栏和出栏、畜产品产量、畜禽出栏率、畜禽个体生产水平和人均畜产品占有量。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畜禽出栏数量不断增加,家禽、生猪生产发展最快。2009年世界生猪、牛、羊和家禽存栏分别达到94121万头、157055万头、193924万头和205亿只,分别比1961年增长了131%、52%、44%和376%;在出栏数方面,生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33721万头、31693万头、91529万头和555亿只,分别比1961年增长了255%、75%、111%和691%。

  肉蛋奶产量持续提高,蛋类和肉类的产量增速较快;在肉类产量中,禽肉产量增长最快,猪肉其次,而牛羊肉产量的增长比较缓慢。

  世界肉鸡和生猪出栏率高且提高最快,牛羊出栏率低且增加很缓慢。发达国家畜禽出栏率一般高于发展中国家,但肉羊的较低。

  世界畜牧业个体畜禽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奶牛、蛋鸡、肉牛个体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差别明显。

  世界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不断提高,蛋类和肉类提高较多,奶类相对较慢。发达国家的人均肉类占有量和奶类占有量高于发展中国家,而蛋类的人均占有量低于发展中国家。

  大规模化工厂化畜禽养殖业主要是指以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为主要特征的养殖业类型,资本和技术投入密集,产出率高。

  美国和加拿大土地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但劳动力资源紧缺,以大规模工厂化畜禽养殖业为主。

  2007年美国超过1000头规模的奶牛场占全部奶牛场的36.4%。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是“公司+农户”的合同模式,通过核心企业(如大型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或合作社)带动,与大批农场建立稳定的供销合同关系,形成供销一体化经营。

  (2)适度规模经营畜禽养殖业,以荷兰、德国和法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为代表;

  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是指规模适度、农牧结合、环境友好的畜禽养殖产业模式,其典型代表主要有荷兰、德国和法国等。

  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规模相对稳定,劳动力资源紧缺,地理气候比较适合畜禽养殖业发展,倡导适度规模、农牧结合养殖,规定畜禽粪便输入田地和草地;对于粪肥,制定粪肥运输补贴计划,生产加工成颗粒肥料。

  荷兰奶牛存栏规模主要以50-100头为主,生猪以700头为主,蛋鸡以30000只为主。

  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以“家庭农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企业”为主。欧盟主要奶业生产国90%以上的奶农都是各类奶业合作社的成员。

  集约化经营畜禽养殖业主要是指针对土地资源稀缺,以资金和技术集约为主要特征的畜禽养殖业发展类型,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最为典型。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人多地少,经济和科技水平较高,养殖业资源相对贫乏,以家庭农场饲养为主,发展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经营规模适度扩大,1960年奶农户有41万户,2007年降到2.5万户;户均饲养奶牛1970年为5.9头,2007年达到了62.7头。

  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以“农户+农协+企业”为主。以日本为例,协会可以在畜产品生产和流通方面,对生产经营进行指导,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销售产品。

  现代草原畜牧业模式,主要是指以天然草地或人工草场为基础,围栏放牧为主,资源、生产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畜牧业类型。以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和乌拉圭等为代表。

  这些国家和地区草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适宜牛、羊等草原畜牧业发展。

  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是“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企业”,专业协会服务较为完善,如澳大利亚肉类畜牧协会、全国羊毛协会、羊毛销售经纪人协会等。

  2008年美国规模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占全国总数23.2%,饲养着全国75%的奶牛;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猪场占全国的11.8%,出栏量占全国的85%。1974年美国有奶牛场和养猪场约40万个和47万个,2008年以减少到6.7万个和7.3万个,而牛奶和猪肉产量却大幅增加。

  发达国家的奶类产品比例近年来虽呈现下降趋势,但其仍占绝对优势地位,蛋类比重均在1%-3%的水平,相对于奶类产品和肉类产品而言其比重极小。

  欧盟国家队畜牧业采取直接补贴政策,主要集中在奶牛和肉牛上,丹麦每头奶牛或小母牛补贴200欧元,对肉牛补贴150-300欧元,肉牛屠宰补贴50-80欧元,其他动物屠宰补贴39欧元。

  澳大利亚政府采取直接价格补贴和间接价格补贴两种形式,实施畜产品补贴,直接价格补贴率一般为2%-6%;间接价格补贴一般为4%-30%,通过向消费者征税(如2000年7月1日实施的GST,即消费税)建立产业基金来补贴出口商。

  目前,国外大型育种公司已经在使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开展动物遗传改良,加大研究投入力度,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基因应用于育种实践,这已成为当前发达国家动物育种工作的主流方向。

  改革起步:缓解城乡居民“吃肉难”问题(1978-1984年):改革开放后,畜禽养殖业经营体制开始转变,形成“国营、集体、个体“等各种经济成分共同推动发展的格局,生产开始快速增长,为后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快速发展:满足唱响居民“菜篮子“产品需求(1985-1996年)以畜禽产品经营体制和价格双放开为特征,畜禽养殖业步入了市场经济轨道,生产潜力得到极大的释放。

  畜禽养殖业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007年以来,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畜禽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国家加大了支持力度,加强了宏观调控,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良种覆盖率逐步提高。

  1、养殖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逐步加强,发展方向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环保并重,正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

  (图1)注:1978-2010年阶段,猪肉消费比重下降,牛肉先增加后稳定,羊肉相对稳定,禽肉呈增长态势

  4、长期来看,可以考虑主动进口一部分畜产品以减少国内畜牧业对国外饲料特别是大豆的依赖,减少国内环境的污染。

  1978年全国畜牧业产值为209.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15%左右。2007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6125.2亿元,占农业的比重已上升到33.0%。目前,世界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为40%左右,我国仅为1/3,畜牧业比重继续上升的趋势不可逆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模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农户分散养殖的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进入2005年以来,规模化出现加速趋势。201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500只以上蛋鸡和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4%、82%和28%,比2005年分别提高18、16和17个百分点。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规模化成都进一步提高是我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国外通过“有机畜牧业“生产的肉类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有机副产品的消费也与日俱增。中国近年来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黄羽肉鸡和地方特色猪肉开发取得很大进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绿色、生态和有机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欧洲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采取“家庭农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企业“模式。日本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是“农户+农协+企业“模式。美国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主要是以“农户+公司的合同制“为主。中国的畜牧业一体化将由“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向发展。

  全球近地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海平面上升了10-25cm。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报告,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在其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9%,甲烷(主要来源于牲畜的肠胃和粪便)占全球排放量的37%,氧化亚氮占全球排放量的65%。

  2000-2007年,我国畜牧业平均每年甲烷排放总量1002.2万吨,其中畜禽肠胃发酵甲烷排放834.5万吨,畜禽排泄物甲烷排放167.7万吨,甲烷排放总量约占全球畜牧业甲烷排放量的9.68%;平均每年氧化亚氮排放总量57.7万吨,约占全球畜牧业氧化亚氮排放量的15.7%;畜牧业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总量折合成CO2达29.81亿吨。

  畜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继续增长;国家及地方畜牧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病毒变异加快)

  4、饲料资源紧缺问题不容忽视(饲料粮占40%以上、大豆进口依存度已超过70%、鱼粉、合成氨基酸进口依存度分别为70%和60%以上);

  5、草原保护与畜牧业生产之间矛盾仍然突出:草原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中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全国退化草原的面积以200万公顷的速度扩张,天然草面积每年减少约65-70万公顷。草原超载过牧严重,2010年,主要牧区草原超载率仍在30%左右、北方草原平均超载达31.8%,部分地区的牲畜超载率甚至达到80%。草原灾害频发且防灾减灾能力有限,近十年来,平均每年鼠害面积约4000万公顷,虫害面积2000多万公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6、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繁殖效率太低,能繁母猪多养一半。肉鸡死淘率高达30%左右。个体生产能力低。流转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产要素普遍上涨。国外产品大举进入国内市场。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国家化和信息化对我国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畜牧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主要由外部决定;畜产品消费也由经济增长所决定。包括农产品贸易的汇率也主要由外部决定。

  GDP增长对畜牧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减少供给,增加需求,从而引起肉类价格上涨。

  猪肉价格的大幅度变动都发生在GDP高速增长或停滞时期。每当GDP增长速度超过10%时,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都要经历一次大的高峰期,反之,进入低谷。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策力促经济的转型升级,从2012年开始,持续多年的两位数降低到今年7.5%左右的经济增速,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换挡转型期。

  从1980年到2010年我国猪肉年递增速度为5.1%,人均GDP年递增速度为9%。

  从生产来看,GDP减速一方面有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可为生猪养殖提供充足的饲料;另一方面可减缓工业和城镇化发展对养猪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的挤压,有利于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消费来看,按猪肉消费对人均GDP的收入弹性0.56计算,人均GDP减速1.5个百分点,可使猪肉消费增速减缓0.85个百分点,按猪肉消费量5500万吨估算,可减少消费量47万吨猪肉。

  从2013年开始,以中央“八项规定”为惩治腐败的措施在全国开展,节约风尚兴起,包括猪肉在内的餐饮消费由此受到影响。

  2012年,我国餐饮业市场收入23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2013年全国餐饮业市场收入25392亿元,同比增长9%。与此同时,2012年猪肉产量5335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5.6%,2013年猪肉产量549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3%。

  以猪肉消费5500万吨的30%为户外消费计算,户外猪肉大约为1650万吨,餐饮业增速下降4个百分点对猪肉消费所造成影响就66万吨。如果户外消费比重若为40%,消费减少量约为88万吨左右。

  总体来看,经济减速和八项规定共使猪肉消费减少113-135万吨,占总消费梁的2.1-2.5%。

  目前,我国畜产品价格低迷,在不发生大的疫情的情况下,受GDP中速运行的制约,我国畜产品的生产和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幅度可能小于历史水平。在新常态下,我国未来畜牧业将进入稳定转型发展时期。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在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相对平稳发展阶段后,畜禽产品中肉、蛋、奶结构总体稳定;肉类产品中,牛肉下降,禽肉明显上升。

  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看,畜产品结构应该坚持“稳定增长生猪和禽蛋,适时发展草食畜禽,大力发展禽肉和奶类。”

  根据我国资源和环境特点,畜禽养殖业必须贯彻生态循环理念,坚持走农牧结合、适度规模、标准化集约化经营道路,不同地区应根据其资源、市场、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产品价格超过国际价格的情况下,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

  奶类生产仍以北方为主,推进南方加快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改变“北多南少”的局面。

  当前,发达国家畜禽养殖业的组织模式以“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企业”和“社区合作社+企业”为主;

  我国目前以“公司+农户”为主,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加快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社企业发展。

  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对生产的财政补贴,加大对科技研发与推广的扶持,加大畜牧业环保支持力度,完善稳定价格调控机制。

  通过对农业生产结构、增长方式的调整和科技进步:牛羊肉不足、优质高档产品不足、繁殖率和个体生产能力不足。

  有效应多劳动力短缺、农产品贸易不平衡、疫病防控和农业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等问题也会产生红利:机械化、生态化。

  (3)创新商业模式: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畜舍标准化)、互联网思维。

  【根据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王济民在 “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论坛”(于3月28日由广东大华农举办)上的讲课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整理者:养猪信息网彭智毅】

  原标题:世界及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畜牧企业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栏目分类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利澳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